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6.8°C-20.2°C
澳元 : 人民币=4.8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私人资源时刻被调用,私人空间不断被入侵,真相揭秘:每个人都无处藏身的“大我”!(图)

2023-04-20 来源: 荞爸的澳洲来信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今年年初以来,我发文章的频次降低了。一方面是被删得怕了,感觉杯弓蛇影;另一方面是没广告上门,有些意兴阑珊。

后面一个原因,恐怕还是最主要的。写公众号的初衷,也是看到别人靠这个赚大发了,思忖着自己是否也能卖文为生。

前两年确实也接了点广告,赚了些零花钱。但如今看来,文字类内容的领地正在被视频类蚕食鲸吞,后疫情时代的甲方广告预算似乎也越来越吃紧,我这种臀部公众号分一杯羹都很难了。是的,没有钱,也就没了写文章的鸡血。

大部分时候,也就是靠着不吐不快的表达本能,有一茬没一茬地扯着。压茬推进是肯定不敢的了,压错一根可能就推进小黑屋了。

记得去年我发广告,有个读者表示很不理解,留言让我离利益远点。这类读者似乎对网文作者存在很大的误解,以为我们都是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真爱发电机,每天啃几句赞美的留言就管饱了。

不知道其他作者是什么想法,反正我就是个自利的人,精力投入最好能换来经济回报,否则就很难持之以恒。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是最直接的正向反馈,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跟赚钱有关的网文爆款。

当然,我也拒绝了不少推广,都是什么保险理财、视频搬运、证书培训啥的。这并不是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而是把利益和风险放在天平上评估的结果。要是读者因为这些广告而受了骗,那必然会伤害到公众号的长期回报。

世上没有绝对无私的好人好事,这是《老友记》里Joey和Phoebe辩论了一整集得出的结论。一切人类的语言行为,都是为了自己获得某种好处,不管是物质上的享受,还是精神上的慰藉。

私人资源时刻被调用,私人空间不断被入侵,真相揭秘:每个人都无处藏身的“大我”!(图) - 1

真正的利他主义(Altruism)是不存在的,这也是有现代科学依据的。从医学角度来看,做好事其实就是为了获得大脑中某个神秘部位的舒适感。

比如做慈善,算得上是无私奉献了吧?但有核磁共振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捐助过程中,施惠人和受惠人的大脑波动是类似的,也就是说双方获得的舒适度是类似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慈善源自于同理心,你向困境中的人伸出援手,其实是在潜意识里预设了“我在困境中也会有人向我伸出援手”的前提。

帮助现在的别人,也就是帮助未来的自己。从进化论角度来看,做好事其实是为了自身基因的延续。比如父母不辞辛苦地抚养孩子,也有不少父母为救孩子可以牺牲自己性命,这也似乎是无私奉献。

但是,如果一个跟自己无亲无故的孩子放在眼前,他们的“奉献”就不会那么毅然和彻底。这也说明父母养孩子是包藏私心的,最根本的私心,就是为了自己的血脉可以继续在地球上留下痕迹。

更何况,在有些地方“养儿防老”本就是公开的传统伦理。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做好事其实是为了获得集体的肯定。

比如舍身救火的消防员,为了保卫国家生命财产安全连命都不要了,所救的人跟自己也没啥关系,这是不是就是无私奉献呢?我觉得也不是。在舍己救人的行为背后,是集体观和荣誉感。

他们把社会看作一种“大我”,当“小我”跟“大我”发生冲突时就应该放弃“小我”。只要有人一直拍着他们肩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你为大家负重前行”,他们就会从这种“为大我献身”的行为中获得完成使命的满足感。

我并不是说这些奉献不可取,也不是说获得满足就是罪过。奉献者本身都是具备巨大能量的,要么是物质上的丰沛,要么是精神上的充盈,对这些我都感到万分敬仰。

我只是想说,任何行为挖到最底层的动因都是自利的,“自私”和“利己”并不见得就一定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如果一个地方一天到晚强调“大公无私”,提起“私”字就满面羞惭不敢正脸示人,私营一定要说成民营,私立一定要说成民办,那必定会迷失公私之间的界线。

私人资源时刻被调用,私人空间不断被入侵,真相揭秘:每个人都无处藏身的“大我”!(图) - 2

上次我去领事馆办事,看到墙上贴的公告,下面留的联系方式是@gmail.com的电子邮箱。

这就让我想起,从前在国内机关上班的时候,每个员工都没有对外的企业邮箱,跟外单位联系都是用自己的私人邮箱,甚至是QQ和微信。

到了澳洲的“外企”,我才发现每个公司都用自己组织域名的邮箱。即便是有少数商家用@gmail.com的,那也是单打独斗的个体户。

现在我已经很难想象用个人邮箱或者社交媒体账号来商谈公司里的事情,“公私分明”以后,工作和生活也就分得一清二楚,互不打扰。

所以有些地方为什么加班文化盛行?就是因为私域要时刻为公域打开,私人资源要时刻准备被公用资源调用,私人空间要时刻准备被公共空间入侵。“自私自利”就是一顶大帽子,压得每个人都不敢直面自己偷懒躺平的私心。

如果不能正大光明地为自己着想,日子过得又有什么意味。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哆啦小向
哆啦小向 2023-04-20 回复
我曾经也是那种把工作当做全部的人,后来才发现这样太不值得了。
非梦里
非梦里 2023-04-20 回复
不能总是指责员工不够任劳任怨,领导也应该考虑他们的私人生活。
YaoloKitty
YaoloKitty 2023-04-20 回复
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更加人性化,不要总是追求效率和利润。
Zhang小婧
Zhang小婧 2023-04-20 回复
为什么公私分明就这么难实现呢?领导总是给人无限压力,没有一点私人空间。
sherry
sherry 2023-04-20 回复
每次看到“自私自利”这个词就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不能正常地关心自己呢?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