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日本人眼中能称军事家的人物只有三个半
在日本人的眼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军界,能够堪称为军事家的人物,就只有四位,若是要按真实的军事水平来论,也就只能算三个半。因为他们认为,其中的一位,与前三位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
这四位人物,在当时的中国军界,可以说是声名远播、赫赫有名,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民国时期的故事才能更加的精彩纷呈,也正是有了他们的优异表现,才让日本人不敢小觑我们。
蒋百里(1882-1938)
蒋百里,名方震,浙江海宁人,因父亲早亡,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
蒋百里从小就聪明过人,有着“神童”之称。1898年,年仅16岁的他考中了清王朝的秀才。1901年,蒋百里在当地官员的资助下,前往日本求学,就读的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在读书期间,他结识了逃亡日本的梁启超,并称其为老师。1905年,蒋百里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十三期毕业班毕业,成绩是当时的第一名。
1906年回国后,蒋百里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聘为东北新军督练公所总参议。当年,他又被公派德国留学。1910年,从德国归来后,他被清廷任职为京都禁卫军管带。武昌起义后,蒋百里回到南方,做了浙江都督府参谋长。等到民国成立后,他又调任为陆军部高等顾问,还一度做了袁世凯总统府的军事参议。
1912年,蒋百里出任了民国时期的知名军校保定军校的校长。1917年,蒋百里任职了黎元洪总统府顾问,开始撰写军事论著。1919年,蒋百里与梁启超等赴欧洲考察,回国后倡导新文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1925年,蒋百里,出任了吴佩孚的总参谋长,但没过多久后,他又去投靠了孙传芳。1930年,蒋百里又因“倒蒋(介石)”而入狱,不久后,两蒋和解。
1935年,蒋百里又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第二年,他又以蒋中正特使身份赴欧美考察。1937年,蒋百里出版了他这一生中最为著名的军事论著集《国防论》,一时在海内外引起较大的反响。1938年,蒋百里出任了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并于当年病逝,国民党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
蒋百里一生并没有指挥过战役,总是以参谋长身份示人,因而更为合适地,应该称他为“军事理论家”或是“军事战略家”。他对日本人颇有研究,是对日作战的专家,只是可惜死得太早,并未能够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一展身手。
杨杰(1889—1949)
杨杰,字耿光,白族,云南大理人,他的家庭出身并不怎么好,完全是靠个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1895年开始,杨杰在大理的私塾读书,因为聪慧过人,成为师生眼中的“奇人”。1900年,他进入了大理敷文学院求学。1905年,杨杰前往昆明准备报考京师大学,没想到却是错过了考期,之后他又报考了云南陆军速成学堂,并考上了。这样阴差阳错下,杨杰进入了军界。
在云南陆军速成学堂就读不久后,杨杰又考入了保定北洋陆军军官学堂。在校期间,他的成绩很是突出,于1907年被清廷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预备学校读书。在日本期间,杨杰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还结识了同校的蒋介石。1911年毕业回国后,杨杰参加了辛亥革命,于1912年任职沪军威武军第一团团长。之后,他又加入了蔡锷的云南军队。
杨杰的军事才能很快显现出来,正是在他的谋划下,滇军在与黔军的交锋中获胜,取得黔东大捷。之后,二次革命、护国战争中,他也有着出色发挥。1921年,受云南都督顾品珍委派,他以云南省留日学生监督的身份再次前往日本。在日本期间,为能报考日本陆军大学,杨杰不惜放弃了陆军中将的头衔,最终他以中校军衔考入了日本陆军大学十五期。学习期间,杨杰的成绩非常优异,得到了日本天皇佩刀的赏赐,被日本人称为“天才将军”。
1924年,杨杰回国后,在冯玉祥国民军第三军中任职了参谋长。第二年,他又升任为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当年9月,杨杰离开了北方国民军加入了广州的国民革命军。蒋介石对他还是颇为信任,1927年下野前,任命了他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淮南行营主任兼总预备队指挥官。蒋介石再次上台后,对他也颇为优待,把他安置在身边以参谋长的身份任职。中原大战时期,正是因为有杨杰的出色筹划,蒋介石成了最大的赢家。
1931年开始,杨杰出任了国民政府陆军大学校长,培养出了不少军事人才。1933年,他又以军事考察团团长的身份赴欧洲考察军事,被各国誉为“战略专家”、“军学泰斗”。回国后,他写成了著名的《欧洲各国军事考察报告》。之后,他又出任了参谋本部参谋次长、代参谋总长,防空委员会主任。
然而,名头大,脾气也大,杨杰的张扬性格逐渐为蒋介石不喜,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把总参谋长的位置给了何应钦,而对杨杰渐渐疏远。之后,他被任命为赴苏考察团团长,主要负责与苏联结盟以及争取苏联的援助。1940年后,蒋介石给了他一个军事委员会顾问的闲职,让他留守在重庆。这期间,他撰写了《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等军事巨著,这些著作中的许多观点,与当时国民政府的主流思想极为不符合,从而引起蒋介石的关注。1949年,在蒋介石批示下,杨杰为军统特务暗杀。
白崇禧(1893—1966)
白崇禧,字健生,桂系军阀代表人物,广西桂林人,出身书香门第,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军中称为“小诸葛”。
白崇禧从小在私塾就读,聪明过人,1907年冬,他以第六名的成绩考取了广西陆军小学第二期,1909年,又以第二名成绩考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白崇禧加入了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他被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之后又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就读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后,在桂军陆荣廷部第一师第三团任见习官,之后他在桂军中的升迁很快,成为与李宗仁齐名的实力派人物,他因在统一广西战斗中表现出色,被誉为“小诸葛”。
北伐战争时期,白崇禧曾与李宗仁联手,一度逼迫蒋介石下野,致使桂系势力控制住了中央大权。蒋介石再次上台后,白崇禧随桂系势力退出。之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与蒋介石中央势力一直处于明争暗斗之中,互相伤害中,各不成全。
抗日战争初期,白崇禧入南京任职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主持制定了抗战计划,他还协助李宗仁指挥了知名的台儿庄会战。期间,他又任职第四战区司令长官、桂林行营主任,负责第三、四、七、九战区的作战计划。他在抗日战争中提到约会“坚壁清野”、“焦土抗战”、“发展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等政策,成为国民政府抗日的最高战略指导方针。1944年,白崇禧因抗日有功,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白崇禧出任了国民政府的国防部长、绥靖区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49年,国民党溃退台湾,白崇禧也是去了台湾。他在台湾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不仅失去职权,还受到保密局的监视。1966年去世时,还死得不明不白,留下一个谜团,让后人去猜测了。
刘斐(1898-1983)
刘斐,字为章,湖南醴陵人,他就是三个半军事家中的那半个。
刘斐出身贫寒,早年就读醴陵朱子祠高等小学,后经岳父邹益经引荐给白崇禧,入桂军当兵。刘斐先是在白崇禧所在连任文书,后被选派到广西南宁讲武堂学习。之后,刘斐跟着白崇禧的脚步,紧紧相随,随着白崇禧地位权势逐步升高,刘斐也是水涨船高,收益多多。
在统一广西过程中,刘斐的军事才能,为白崇禧所依重,成为白身边最为重要的参谋长。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白崇禧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刘斐被派任总司令部上校主任作战参谋,协助代白崇禧指挥作战,而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时,刘斐却因看不惯国民党内的某些行为辞去职务,跑到了日本去日本陆军步兵专门学校学习。之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免试派送到陆军大学继续学习。
1934年,刘斐毕业回国,虽然加入到了广西桂军中,却一直周旋在蒋介石与桂系军阀之间,为两方势力的平衡,贡献良多。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部,任命了何应钦为参谋总长,白崇禧为副参谋总长,刘斐为对日作战大本营作战组中将组长。刘斐认为,对日做战,应利用中国各项优势,实行持久消耗战略。
抗日战争过程中,刘斐直接参与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的策划,并提出了相应的宝贵建议。之后,刘斐辗转来到重庆,升任为军令部次长。因为他态度强硬,常常据理力争,就连蒋介石也不买帐,当时国民党内人士称他为“霸王次长。”对于日本人形势的分析,刘斐自有独到见解,往往能够料敌机先,长衡会战时,他是第一个和唯一一个预测出日本整个作战计划的人,然而蒋介石却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刘斐再次回到南京。1946年,蒋介石裁撤掉原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改设立国防部,任命白崇禧为国防部部长,刘斐为参谋次长。对于这个职位,刘斐并不感兴趣,连续三年中先后八次辞职,终是于1948年获得批准,辞去了职务。1949年,国民党溃退台湾,刘斐选择留在了大陆。之后,他任职了国防委员会委员、水利部部长、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于1983年因病在北京去世。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