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8日 19.5°C-21.9°C
澳元 : 人民币=4.69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回音壁:被区别对待的香港示威暴力(组图)

2019-11-21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香港最黑暗的一夜”在近几个月已经多次出现在各个媒体的头条,然而11月17日开始,香港理工大学发生的对峙又把香港拖入“更黑暗”的境地。

占领校园的暴力示威者和防暴警察爆发激烈冲突,造成至少38人受伤,一名警察被弓箭射中,一辆警车遭纵火。11月19日至20日,被困的抗议者逐步从理大或逃走或“自首”离开,但是对峙情况仍未完全结束。

西方舆论一直密切关注香港示威的进程。随着街头暴力不断升级,舆论对香港的暴力也无法视而不见。但是,相比西媒对全球多个暴力示威的报道,对香港示威之中存在的暴力,西方显示了“区别对待”。

回音壁:被区别对待的香港示威暴力(组图) - 1
香港理工大学对峙升级,媒体拍摄到一名示威者用燃烧物做弹弓准备攻击。(AP)

回音壁:被区别对待的香港示威暴力(组图) - 2
11月20日,抗议者正陆续向警方“自首”离开校园。(Reuters)

迟来的谴责

11月18日,面对升级的暴力对峙,美国国务院发布声明,谴责“各方”的暴力行为,对“无论持有怎样政见”的所有暴力受害者进行慰问,并且呼吁警方和示威者都能够“保持克制”。这项对“各方”的谴责,出自于香港大规模抗议活动的第6个月。

然而,在黎巴嫩示威恶化之后,美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曾立即表示“所有暴力和挑衅行为应该停止”,而那时距离黎巴嫩财政政策引起示威抗议不到2周的时间。

回音壁:被区别对待的香港示威暴力(组图) - 3
香港抗议者在理工大学内制造了诸多武器。(Reuters)

回音壁:被区别对待的香港示威暴力(组图) - 4
香港理工大学在对峙中被破坏严重。(Reuters)

近期,西方媒体详尽报道了示威抗议活动的暴力程度。如香港理工大学的对峙之前,《纽约时报》披露示威者提前将汽油倒入玻璃瓶中,制造数百或数千枚炸弹,并练习扔炸弹、发射弹弓和弓箭。

英媒路透社记者在现场进行采访时,目睹并记录了抗议者投掷汽油弹,焚烧停放的汽车和银行的前门。CNN报道称,香港理工大抗议者存放了大量武器,包括汽油炸弹以及从大学实验室抢夺的易燃化学试剂。

近期,香港一名男子当街被泼易燃物纵火焚烧的视频、环卫工人在工作中被砖块砸中身亡,都引起了西方媒体的讨论。然而这些仍然不足以让西方对香港的示威者直接表示谴责。

除了英国《卫报》在社论中提到“小部分”激进示威者的行为“不可接受”之外,其他媒体并未严正谴责这些行为,而西方仍然把示威转向暴力的责任很大程度的归结为港府以及警方的暴力执法。

甚至当香港校园俨然变成“战场”的今天,连“暴乱”(Riot)一词至今都极少被使用在香港抗议示威的相关报道上。

回音壁:被区别对待的香港示威暴力(组图) - 5
法国“黄背心”运动一周年,暴力示威再度发生,遭到了不少欧洲媒体的谴责。(Reuters)

要知道,对法国 “黄背心”运动一周年的暴力示威活动,英国广播公司(BBC)直接形容“暴民和警察发生冲突”,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等也早已在报道中称运动中的激进示威者为“骚乱者”,英媒《金融时报》早在今年2月就在报道中把“黄背心”和民粹主义的暴力联系在一起。

而今天北京以及中国官方媒体称香港暴力示威者为“暴民”时,西方媒体则一致表现出怀疑和批评的态度。从这一细节就可看到西方的双重标准。

相似的暴力 不同的视角

香港示威暴力升级,全球很多地方也并不“太平”。欧洲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独立、法国“黄背心”运动仍未平息,格鲁吉亚再出骚乱,中东的伊朗、伊拉克、黎巴嫩接连爆发大规模抗议,南美的智利、玻利维亚更因暴力示威陷入混乱。

这些抗议地区,纵火、打砸、伤人事件同样发生。然而,西媒对不同地区的示威暴力的容忍度显然不同,解读的角度以及报道的态度更不相同。从《纽约时报》关于近期各地抗议示威的一组报道就可以看到这种区别。

《纽约时报》对智利的反政府示威活动刊文批评了智利的经济体制,把抗议发生的原因归咎于并非所有人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

回音壁:被区别对待的香港示威暴力(组图) - 6
相比香港示威,美国更愿意去批评黎巴嫩示威当中的暴力行为。(VCG)

对于玻利维亚的骚乱,该报纸刊文称,随着该国首位原住民总统莫拉莱斯(Evo Morales)的下台,玻利维亚原住民担心失去来之不易的政治成果,使得种族对抗开始。

对黎巴嫩示威者让国会被迫关闭,该报刊称,这些抗议活动既“刺激了这个国家,也让这个国家陷入了瘫痪”,且表示抗议者的成功似乎会加剧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紧张关系。

近期在伊拉克,近300人在南部和首都的反政府示威中丧生,政府以强硬手段镇压的示威活动,造成上百人受伤,6人被杀。《纽约时报》对此的评论是“政府的强硬策略可能适得其反”,而并未做更多谴责。

至于“黄背心”运动,《纽约时报》则刊文称该运动因从内部就已变质,他们从未能在领导者、既定目标和长期战略上达成一致。

联想到美国媒体对2011年“占领华尔街”的集体失声,“分对象”报道抗议的规则就更明显。当时,警方逮捕700名抗议者后,主流媒体才不得不把它放上头条。即使如此,《纽约时报》在2012年还曾刊文称,该运动“即使能够名留史册,它也只会成为一个小小的注释而已”,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然而在香港问题上,《纽约时报》社评文章中明确表示,“对于那些珍视自由的人来说,最终别无选择,只能支持抗议活动……即使些抗议活动可能会适得其反、具有破坏性、群体性,甚至是徒劳的,但出于同样的原因,它们是利他主义、自我牺牲和真正的示威,是那些得到过自由,即使是有限自由的人们,拒绝放弃自由。”

香港抗议的“与众不同”

可见,全球发生的诸多抗议,有些被西方定义为社会不平等造成的骚乱、种族和民族矛盾造成的冲突,或是政治腐败引起的不满,唯有香港的抗议示威是绝对为自由和民主价值观的正义战斗,无论其后果如何。正因如此,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才称之为“一道风景线”。

这种判断的理由显而易见,因为中国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以及“一国两制”的特殊状况,香港的动乱被勾画成为对中国“专制”的挑战。因此,其他国家发生的抗议都是“利用民众对政治权贵阶层的不满情绪而发生的活动”,而香港抗议的意义则完全不同。

至于香港同样存在的年轻人的绝望、阶层固化、贫富差距巨大的情况,在一些西方媒体看来和香港的困境似乎无关。即使这些问题可能是解决香港社会矛盾的根本,西方也不在意。

换言之,香港示威抗议中的暴力之所以被如此容忍,并不因香港抗议的与众不同,而是因为对中国问题的区别看待。也正因为这些话题不被主流媒体提及,香港问题的实质才难被正视。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heimu
heimu 2019-11-21 回复
有什么办法吗?他们太清楚有人只听一面之词。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