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6日 16.6°C-18.7°C
澳元 : 人民币=4.7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武冈斜塔的古往今来

2021-11-0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武冈斜塔的古往今来

武冈斜塔的古往今来 - 1

《武冈州志》其记载中涉及到的塔大致有四个:泗洲塔(老东塔)、凌云塔(东塔)、南塔以及北塔。

泗洲塔(老东塔)即我们武冈人俗称的“斜塔”。在许多武冈人看来,“斜塔”在武冈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他们认为如果斜塔当初能够保存下来,不要说邵阳,甚至武冈的发展要媲美省会长沙了。毕竟在这些武冈斜塔粉丝心里,武冈斜塔其修建年代之久远与倾斜度都要比有世界第一斜塔之称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萨斜塔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萨斜塔之斜并非设计者之初衷。比萨塔最初设计是作为钟楼,可惜塔内的钟从未被敲响过,因为怕撞钟的动静让塔彻底倒塌。

因地基原因,比萨塔修到四楼时就出现倾斜。然后不断的停工、复工。一直在矫正塔的重心,整个工期差不多花了两个多世纪,其矫正工艺可称世界之最。

然而比萨斜塔被遴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其四个遴选理由却与斜并无半毛钱的关系。

那么武冈斜塔之斜是设计者故意为之吗?

武冈历史以来曾有“都梁”、“武攸”、“武强”之称,与“泗洲”似乎没有什么关系,那么在我们武冈修建的塔为何称“泗洲塔”?

众所周知,塔与佛教有关。

武冈斜塔的古往今来 - 2

自然,“泗洲塔”也不例外。全国的“泗洲塔”都与唐朝一个僧人有关。

这个和尚来自西域,人称“僧伽大师”,他在唐代龙朔年间来到中国宣扬佛法,在长安圆寂。当时唐朝皇帝唐中宗为他在泗洲(江苏)建塔纪念他。此风一起,全国各地仿效,所建塔均称“泗洲塔”。(目前全国现存两座“泗洲塔”,一在河南唐河,一在广东惠州西湖。)

武冈的“泗洲塔”修建时间有两个说法。

一说是在宋熙宁九年(1076年)。《同治武冈州志》卷三十四.艺文志二.金石篇载:“泗洲塔残字,今存。在州东,塔旁有寺,今名东塔寺,熙宁九年立,记布施者姓名,楷书。衔塔阴字多剥落。”

武冈斜塔的古往今来 - 3

一说是在宋元丰元年(1078年)。《嘉庆武冈州志》卷十六.工书.寺庙篇载:“东塔寺,城东宣恩门外,宋元丰元年建泗洲塔于寺后因名。”

武冈斜塔的古往今来 - 4

两个时间相差两年,第一种说法的可能性显然要高些。

主持修建武冈泗洲塔的人有郭祥正之说,这说法只能写入民间故事类文学作品,严格来说,郭祥正修建泗洲塔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首先,熙宁九年(1076年)时,郭祥正在桐城当县令,分身乏术。其次,就如我之前所说,整个熙宁以及元丰年间,武冈军治所尚在城步,城步当时才是武冈军的政治文化中心。现在的武冈离当时在城步的武冈军治足足有一百六十里路程。

1076年这一年,主持“熙宁变法”的王安石因长子去世借机辞职,彻底退出政治舞台。而王安石被罢后的元丰年间,宋神宗继续改革事业,史称“元丰改制”。这些变法虽然有很大弊端,但大宋国力明显加强,在边境对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了很大胜利。

武冈的“泗洲塔”就是在这个背景年代中修建起来的,这说明了当时武冈民间的富庶。

为什么说民间富庶?

因为武冈“泗洲塔”纯粹为民间捐修而成,没得到官方支持与资助。这也可从“泗洲塔残字”中的“记布施者姓名”得到印证。

在现知武冈的塔中,南塔、凌云塔均是官方主持修建。

而以民间之力修建如此规模如此美观的“泗洲塔”,说明武冈这方土地虽不是当时武冈军的政治文化中心,但人烟稠密,物产丰富,似乎当时的“青苗法”、“保甲法”等变法弊端对武冈民间影响不大。

泗洲塔后来又被称做“东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同治武冈州志》称:“…今名东塔…”在同治年间,泗洲塔之名早已不复存在,“东塔”之名取代了“泗洲塔”之名。换句话说,“东塔”这别称并非与生俱来,是泗洲塔修建许多年后,老百姓对泗洲塔的俗称。

有人说,因为“泗洲塔”建在武冈城东,所以叫“东塔”。这说法原则上没问题。问题是,如果当时武冈只有一个塔,那么它即使建在东方,也不可能以“东塔”来命名。就好比武冈如果只有一个汽车客运站,即使建在城东,也不可能叫“东站”一样。

以方位来命名是一种相对的说法,有“东”必有“西”或“南”或“北”。“泗洲塔”在宋代建好后,可能在很大一段时间内,武冈没再建塔,所以它是武冈唯一的一座塔,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它唯一的名字就是“泗洲塔”。

那么武冈第二塔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呢?

北塔修建年代不详,南塔修建于清康熙年间。主持修建的是时任知州的秦涟。秦涟,字文水,号石渔,康熙(1662年—1722年)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武冈州志误为梁山人。梁山,现山东济宁,与江苏接壤。现有老师认为南塔修建于公元1800年(属嘉庆年间),似误。

凌云塔建于清道光年间,最早主持修建的是刺史李霭山。修建凌云塔的初衷与修建南塔一样,都是被所谓风水大师忽悠所致:“形家言宜增修一塔,同回赧水之澜,且壮一州形势。”

那么,泗洲塔“东塔”之名是在修建了以上所述两塔或其一之后才始称的吗?

显然不是。

甚至是在凌云塔修建后,因为其位置更在泗洲塔之东,凌云塔反而取代泗洲塔成为东塔。

其实在明朝时,泗洲塔就有“东塔”之称。有明朝凌义渠诗为证:

武冈东塔寺见柳柏数株

明代:凌义渠

形类何纷糺,耳目亦难悉。炎方气候殊,草木更杂出。

曾笺柳柏名,于焉辨其实。两树合成身,贞心而脆质。

袅袅亦森森,凉月徘徊入。拜舞低趁风,阴翠凝如湿。

莺燕弗错投,鸾凤肯妄集。我来古塔畔,寻思久伫立。

岂抱衰季心,不敢倚孤直。弄姿霜霰中,兹理谁能测。

从明朝“泗洲塔”就有“东塔”之称可以得知,在明朝时,武冈至少就有两塔。除泗洲塔外,另一塔可能是《武冈州志》记载不详的“北塔”,或者其它不知名的塔。武冈佛塔之多,说明武冈当时佛教在当地传播极为广泛,也间接说明了武冈当时的繁华。武冈绝不是一些史书所说的“蛮荒之地”。

回到开始的问题:“泗洲塔”(斜塔)之斜是设计者刻意为之吗?

如果有个“肯定”的答案,斜塔之“斜”才有其意义。

历史上的倾斜建筑,基本上都是因地基问题造成。如之前所说的比萨斜塔以及有“中国比萨塔”之称的苏州虎丘塔等都是因地基不同程度沉降引起。

那么有没有在设计中就设计成倾斜式样的塔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塔。

这塔是河南开封铁塔的前身,叫开封木塔。

塔的设计者是北宋时期著名建筑学家喻浩。他经过八年的构思设计和建造,终于在端拱二年(989年)把这座塔建成。初建成的塔向北倾斜,有人问他缘由,他说京师地平无山,又多西北风,离此地不远又有大河流过,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塔受风力作用和河水浸岸的影响,塔就自然会直过来了,并预言此塔可存七百年不会倒塌。可惜这个木塔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仅存五十多年。到了皇祐元年,宋仁宗下诏在距此不远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式样,建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铁色琉璃砖塔。

泗洲塔资料极少,《武冈州志》上并无专门介绍文字。付勇老师曾写过《三塔》,文章提到了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后裔周贤政老先生。(宋代有两位理学代表人物:西山与鹤山,两山并称。西山即真德秀,鹤山即魏了翁。据资料,两人都到过武冈。此是别话,暂不提。)

按周贤政老先生说法,泗洲塔在建好约两百年后开始出现倾斜。历史上,泗洲塔一共修复过三次。(不知道他的资料从何而来?)资料中显示,塔向南倾斜,而南面是河。这是比较合理的。因为靠河这边的地基长期被水浸,会更容易发生沉降。

显然,泗洲塔之斜也是因地基出现问题引起无疑。

重修斜塔有无意义?

武冈有许多人一直在倡议“重修斜塔”,让人很是无语。

既然这“斜”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是地基原因造成,那么重修这“斜”有何实际意义?

严格说来,倾斜的泗洲塔是武冈宋代建筑史上的一大败笔,属于“危险建筑”之类,对民众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我不反对重修泗洲塔,但不赞成重修倾斜的泗洲塔。

当然,在很多人看来,我的反对与赞成也如同我眼中对于重修斜塔的看法一样,毫无意义!

是的,毫无意义!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