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6日 11.9°C-15.8°C
澳元 : 人民币=4.79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二战时期的日本主力坦克,不断升级却难挽颓势的九七式中战车

2022-02-19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九七式中战车估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主力中型坦克,足迹遍布日军入侵的每一个地方,也是二战中性能最为差劲的坦克。

但鲜少有人知道的是,这款九七式中战车还有九七式改和一式中战车这两个分支,并且奠基了日本在二战时期的坦克研发思路,几乎二战时期日本的所有坦克研发和设计都是围绕九七式的框架进行的。

而今天我们浅谈一下九七式中战车的发展历程,看看九七式中战车是如何诞生,又做出过哪些改进和升级。

九七式中战车

日本最初的中型坦克是在1929年定型的八九式中型战车,这款中型战车的性能其实并不优秀,整体设计颇有些法国FT-17轻型坦克的味道,战斗全重仅有13吨,火力也仅为57毫米短倍径火炮,也就是所谓的九零式五厘七战车炮,性能只能说勉强够用。

到了1936年时,八九式中战车已经是不堪大用,日本陆军随即开始了新一代中型坦克的研究,负责研发的就是日本的三菱重工和陆军兵工厂。

二战时期的日本主力坦克,不断升级却难挽颓势的九七式中战车 - 1

三菱重工和陆军兵工厂都完成了自己的样车设计,但三菱重工的样车更为优秀。三菱重工的样车重15吨,比起陆军兵工厂的二号样车要重5吨,可二者的速度都达到了每小时38公里的公路时速。

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三菱重工的发动机更为优秀,配备了12缸风冷发动机,能够提供125千瓦的马力。在如此强劲的发动机带动下,三菱重工的一号样车要跑出高速度并不难。

二战时期的日本主力坦克,不断升级却难挽颓势的九七式中战车 - 2

在防护水平方面,三菱重工的一号样车使用了技术上更为先进的表面渗碳装甲,这种装甲的坚固度要胜过过去的钢制装甲,强度和韧性都有所保证。另外,一号样车的车体和炮塔的正面装甲厚度均为25毫米,侧后装甲也有20毫米厚度。

请注意,同时期德国的三号中型坦克,从A型到C型,装甲厚度也不过是15毫米。唯一的区别可能是装甲的整体结构上不如三号中型坦克,但这是铆接装甲的先天问题。

二战时期的日本主力坦克,不断升级却难挽颓势的九七式中战车 - 3

火力方面可能是九七式中战车最大的短板,因为当时三菱重工采用的是九七式五厘七战车炮,口径为57毫米,倍径18.4,是八九式中战车的九零式五厘七战车炮的升级版。发射九二式穿甲弹时炮弹初速可达到每秒349米,能在350米外击穿25毫米厚的装甲板。

严格说,这种火炮的穿甲能力比较差劲,但考虑到它的主业是掩护步兵作战,更多是发射装填了250克炸药的九零式榴弹,因此倒也能说得过去。

最终,在经过了严格的对比实验后,三菱重工的一号样车获胜,被命名为九七式中战车,并在1937年正式量产入役。

九七式改

尽管当时的日本陆军对于九七式中型战车非常满意,但此时也恰好是各国坦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德国在1938年推出的三号D型坦克的装甲提升到了30毫米厚,法国也有B-1重型坦克和索玛S-35中型坦克,英国的玛蒂尔达二型步兵坦克也在研发当中,苏联的T-34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的制造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这些坦克在性能上都超过了日本的坦克,更别说欧洲国家的坦克炮性能也远胜于日本,长期混迹于亚洲的日本已经在坦克性能上出现了脱节。

二战时期的日本主力坦克,不断升级却难挽颓势的九七式中战车 - 4

而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则完整暴露了九七式中战车的不足,当时苏联的主力坦克是T-26轻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虽然防护性能上不如九七式中战车,但其配备的45毫米坦克炮却能在500米距离上轻易击穿日本的九七式中战车。

这里必须指出,日本的九二式穿甲弹实际上是一种穿爆弹,性能较之正常的穿甲弹要差了不少,属于口径虽大却性能不佳的典范,非得进入到500米距离内才能击穿苏联坦克。

二战时期的日本主力坦克,不断升级却难挽颓势的九七式中战车 - 5

毫无疑问,日本的九七式中战车在性能上已经严重落后,他们急需对九七式中战车进行性能提升,不仅是装甲防护能力上的提升,更关键的是对坦克火力进行一次提升。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九七式改应运而生,但九七式改的性能提升很小。

按照原定计划,日本陆军应该是为它配备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但九七式中战车无法容纳一式反坦克炮,哪怕是更换炮塔都不可能,最后只能将一门倍径缩短的一式战车炮塞了进去。

二战时期的日本主力坦克,不断升级却难挽颓势的九七式中战车 - 6

虽然说这种一式坦克炮的性能与德国的 KwK39型50毫米L/60坦克炮相当,可它的防护水平较之德国的三号G型坦克也相差巨大,几乎没有任何提升,整体战斗性能尚且不如三号G型坦克。

而且九七式改出现的时间是1940年,这时候苏联已经开始生产T-34中型坦克,九七式改还没上战场就已经落后了。

可以说,九七式改的改进几乎是聊胜于无,性能的提升并不显著,而在未来的太平洋战争里,它也将遇到更为强劲的对手。

一式中战车

1941年末,日本在珍珠港事件后正式开始入侵东南亚,九七式中战车和九七式改都参与了入侵作战里。

而在这之前日本在综合了来自北非战场和苏联战场的情报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九七式改在性能上极其拉胯,故此曾计划开发一式中战车进行替换。

但因为南进计划进行得实在太过顺利,以至于日军在东南亚和菲律宾都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所以一式中战车的研发就拖沓了下来。

二战时期的日本主力坦克,不断升级却难挽颓势的九七式中战车 - 7

这一停顿可不要紧,到了1943年时日本陆军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已经被美军打得元气大伤,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失败更是标志着美军的战略反击已经开始。

此时的日军已经在战场上领教过了美国的M3中型坦克,也听闻了M4中型坦克的厉害,这让他们对自己的九七式中战车和九七式改已经没了任何信心。

此前一直拖沓的一式中战车的研发被加快,并在1943年6月完成了样车。

二战时期的日本主力坦克,不断升级却难挽颓势的九七式中战车 - 8

一式中战车在外貌上和九七式中战车、九七式改没有太多区别,但实际上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装甲结构从原本的铆接装甲变成了焊接装甲,虽然听上去没什么了不起,可实际上却让车体的结构强度与韧性大幅度提升。

当然,装甲厚度也做了加强,炮塔和车体的正面装甲从过去的25毫米提升到了50毫米,翻了一倍的装甲厚度自然是能够更好地抵御美国坦克的攻击,而作为代价则是坦克的重量提升到了17.5吨,且只有正面得到了加强。

二战时期的日本主力坦克,不断升级却难挽颓势的九七式中战车 - 9

考虑到重量的提升,一式中战车的引擎也需要做出升级,所以引擎更换为了百式12缸柴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功率达176千瓦,相较过去提升了51千瓦的功率,公路时速提升到了每小时44公里。

炮塔更换为了三人炮塔,使车长可以更好地观察敌情和指挥作战,对于作战效率的提升有所帮助。可考虑到其配备的仍旧与九七式改相同一式战车炮,所以它的反坦克能力没有任何提升,因此在1943年时它不具备任何优势可言,所谓的提升也仅仅是相对于日本自己而言的。

结语

可以说,日本人对于九七式中战车的升级和改进,几乎贯穿了整个二战时期。当然,九七式中战车的改进到了一式中战车这里也就几乎是到了极限。

九七式中战车作为一款战前开发的坦克,其升级空间必然是十分有限。一式中战车这种升级放在欧洲应该诞生于1941年末,并且转瞬就会被新锐坦克淘汰。

当然,日本人对于九七式中战车的升级和改进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起码让三式中战车和四式中战车的设计得以完成,而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参考文献:《日本陆军兴亡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军兵器》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