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31日 14.0°C-18.1°C
澳元 : 人民币=4.81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忽略了月经的这种情况,年仅20岁的她差点被切除子宫!

2022-03-20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忽略了月经的这种情况,年仅20岁的她差点被切除子宫! - 1

Hello大家好,我是万千女性的妇产科老棉裤六层楼,欢迎来到真实病例分享频道#妇产科的人间冷暖#,每一期,我们都希望通过分享一个真实的病例,来让大家对于疾病、健康和人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平时大家都问我月经相关的问题,其中很多都是关于月经量少的情况,其实从我的角度来讲,这种情况并不是太担心,虽然也需要进一步检查,但通常不是很复杂的情况,然而当有人说自己月经量增大,那就得仔细琢磨琢磨了。

因为引起月经量增大的疾病真的不少,其中很多疾病可谓是险象环生,从普通良性的息肉到子宫腺肌症,从子宫内膜病变再到复杂多变的癌症,很可能一开始的症状,都是月经增多,稍微不注意,轻则贫血,重则就上不封顶了。

听到这里,估计你也猜到了,这次咱们的病例就是关于月经增多的情况。

患者贫血晕倒,被送来医院检查

患者是位20岁的大学生,晚上10点多,因为在寝室晕倒被同学打120送到医院来的。

据她的同学说,她是在寝室水房蹲着洗衣服,洗完想要站起来晾衣服,结果不知道怎么了,直接晕倒了,正好磕在门框上,流了一地血。同学看到这种情况吓坏了,赶紧打120送到我们医院了。

其实,打电话叫我过来的时候,这位患者已经做完基本的外伤处理了,我开始以为姑娘就是因为体位性低血压才摔倒的,就咱们平时蹲着,突然站起来眼前一黑那种。

按道理来讲,这跟我们妇产科没啥关系,但是外科的医生说姑娘的月经有点儿问题,想让来看看。

等我到了,患者已经在妇科急诊等着我了,我看了一下病例,发现患者贫血得厉害,血色素只有8g多。

我扭头看了一下躺在床上的患者,确实面无血色,嘴唇也是青紫的,看样子不只是体位性低血压,还合并了中度贫血,说稍微难听一点,从这个情况来看,即使这次不来,估计过几天也得来医院看看。

我看了看患者的伤口情况,也不太可能短时间出那么多血,我就问姑娘关于月经的一些基本情况,旁边的同学看姑娘还没缓过来,就直接替她说了,说平时月经量挺大,卫生巾用的都是夜用加长的,这两天也正好在月经期。她晚上洗的就是自己的裤子和床单,因为今天刚刚弄上血。

我一边跟姑娘说应该早点儿来看看,一边问她这种月经量增多的情况有多久了。她说有1年左右了,但自己倒是没觉得量很多,因为以前偶尔也会多一些,妈妈帮着看了看也没说啥,她就觉得可能大家都这样,也就没在意。

只不过上了大学之后,有时候月经会延长,10来天才能来完,平时也还行,不觉得有啥问题,最近这两个月经周期,出血量多了一些,而且看着就是鲜红色的,她觉得自己还挺好,没有其他同学说的那种发黑、有血块的情况。

但就是觉得每天都很累,也很困,上课总想睡觉,而且也没啥食欲,感觉干啥都没意思,也不追剧,也不参加活动……

我说:「确实,您这样的情况都是贫血的表现,但是出血出成这样咱们还是得检查检查的。」

然后就约了急诊的妇科B超,等结果期间,她的学校老师还有家长也过来了,我简单交代了一下情况,就去忙产房的事情了,嘱咐她们拿到检查结果再来找我。

初步检查,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说实话,我原本想着可能就是内膜增厚,或者息肉啥的,结果看到报告我直接愣住了。

好在我还是专业的,这种时候千万不能有任何慌张或疑惑,因为从医生拿到检查报告那一刻起,患者和家属就开始拿出120分的注意力来关注医生的微表情了,稍微一个皱眉,在患者那边就是天塌了。

但结果确实不太乐观,因为B超提示,在宫颈内口跟宫腔链接的地方有一个占位。B超老师写得很保守,就写了内部混杂回声,有血流信号……

看过之前视频的观众应该知道,占位的东西里面有血流信号,一般就是危险的信号,但我拿不准,毕竟患者这么年轻,还得让主任看看。

我就先和家属说:「患者现在贫血挺严重,加上还有外伤,咱们得先住院进行补血和抗感染治疗,至于下面出血多这个事情,咱们还需要进一步检查看看。」

我让家属去办理住院,同时通知病房给这位患者准备床位。然后拿着报告回到办公室跟主任讨论,主任的意思是赶快约个核磁看看,顺便查查肿瘤标记物,尤其是要查查SCC,就是鳞状上皮癌的相关抗原。

我还不太懂,就问主任「为啥要查这一项啊?」

主任说:「这个位置的占位,又靠近宫颈,又靠近宫腔,你还真不好判断是内膜出了问题,还是宫颈出了问题……」

我说:「啊?听您的意思是说这大概率是癌了,只是不好判断具体是哪里的癌,对吗?」

主任一笑说:「小六啊,你之所以不敢想,主要是觉得患者还这么年轻,先入为主认为年轻女性不会得这种病,但你在临床上时间长就会发现,小概率事件真正可怕的就是,当它在你眼前发生的时候,你却不敢相信它就这么发生了。」

这句话点醒我了,确实,如果这位患者是40、50岁,正处在恶性肿瘤高发年龄阶段,那我估计心里会有很大把握可能是恶性肿瘤,但是发生在20岁的年轻女性身上,我还是很犹豫的……

主任看我若有所思,说:「光想到这里还不够,你还要提前开始想下一步可能发生的事情。」

看我一脸困惑,主任示意我先自己思考一下,但看我想了半天也不敢说,她就慢悠悠地说:「你啊,大胆说就行,是不是接下来得考虑手术了,手术是不是涉及到手术范围,如果真的是癌症,她的家长肯定得来讨论要不要保留生育功能的问题,到时候要怎么选择啊?」

那一瞬间我才明白,那个阶段的我基本上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水平,而主任基本上已经是走一步看三步,看完还要把各种可能性和风险都计算出来,这大概才是真正的临床诊疗思维。

过了几天,检查结果出来了:SCC正常范围,核磁提示占位跟宫颈关系不大,主要是长大之后压在宫颈上,宫颈结构也变形了,又有些边界,而且占位还累及了一部分宫体,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需要等进一步明确。

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腺癌

经过前几天的这一顿检查,患者也知道自己目前的情况有些复杂,还跟我开玩笑:「六医生,你别为难,电视剧我都看过,有啥情况直接跟我说就行。」反倒是她父母很紧张,几次找到我们绕着圈子问了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

主任表示还是得先做宫腔镜检查加诊刮,明确诊断,依据术后病理结果来判断之后要怎么处理,但要做好可能切除子宫的准备。

这个术前谈话难度很高,主任让我先去试着沟通。但我整体沟通下来,双方诉求都不太一样。

姑娘这边呢,是之前有了性生活,没有告诉爸妈,所以希望开刀直接把子宫切了,省得做阴道操作再露馅了;而爸妈这边呢,是希望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将来生不生孩子让孩子自己决定,但做家长的希望给孩子保留这个选择。

我问主任这咋办,主任表示这事儿其实过去见过很多次,有时候一些之前非常看重的事情,到了涉及生死的疾病面前,其实也就不那么重要了。然后主任就去跟患者父母去沟通了。当然,后续她们家里是怎么商量的我就不知道了。

只知道第二天就决定先按照主任定的方案来执行了,术中我们通过宫腔镜观察子宫内膜,怎么说呢,用不严谨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发现当中盘踞着很多迂曲狰狞的血管,可以理解为是在供养那个肿瘤占位。

术后的病理给出了最终的结论,这位20岁的姑娘得的是子宫内膜腺癌,但是很早期,只到I期,但毕竟还是癌症,咱们总还是要讨论一下5年生存率的问题。

一份14年的研究指出,40岁以下的I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是100%,当中有95%是没有复发的,也就是说,虽然是癌症,但是如果及时规范治疗,还是非常有可能痊愈的。

手术及后续治疗

接下来的关键就是第二次手术了,如果按照我们平时对于内膜癌的治疗方案,那就要切除子宫,清扫淋巴结了……

可是,这次患者和家属都希望可以保留生育功能,这就比较难办了。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当时的指南上列举出好几种可以保留生育功能的情况,其中就包括患者的这种情况。

治疗方案只要切除病灶,保留子宫和双附件,然后用药物进行后续治疗,并且密切观察病情就可以了。

但这个时候就已经是在冒险了,因为一旦发现病情复发,那就没有退路了,必须要考虑彻底解决隐患。而如果通过这种方案有效地控制了病情,避免复发,那么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这次谈话全程由主任来谈,基本上所有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结果都讲清楚了,但患者和家属也清楚,既然医生能给出这样一个选择,或许说明可以试试看,于是最终决定先按照这个保守方案来。

术后,患者开始大剂量服用孕酮治疗,因为这个癌症最怕孕酮。

孕酮大家不陌生,平时也用来治疗异常出血之类的情况,只不过这次面对的是癌症,剂量是平时的几十倍,同时宫腔还要放上曼月乐,也是不断在宫腔释放孕酮……

简单来理解,就是让全身和病灶被孕酮包围,遏制癌症复发。与此同时,患者每三个月就要做一次诊刮,来检查癌症有没有复发。

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做完诊刮时,我们办公室所有人在站在我身后,等我点开那份病理报告。当看到屏幕上写着「可见少量腺癌细胞」时,大家多少有些沮丧,但是主任说:「没事,按照之前的方案继续治疗,如果持续6个月以上还有癌症的话,咱们再考虑把子宫切掉,再给这个方案三个月时间,也给患者三个月的时间。」

等到又过了三个月,患者再次来查……说实话,我都不敢点开那个检查报告了,我跟师姐说:「我不敢看,你去看吧,看完给我一个眼神就行。」虽然我知道不管我什么心情,结果是不会变的,但还是不敢看。

师姐看完,拍了拍我说:「去看吧,这次结果是好的。」

说实话,当时看着屏幕上的「未见癌细胞」这五个字,别提多高兴了,虽然我跟患者非亲非故,但是真的开心,就感觉拨开云雾见光明了。

主任的意思是接下来每三个月还要复查,如果没有生育打算的话,就要继续用药。我问主任:「用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

主任没说话,把办公桌上的一本指南推到我面前说:「小六儿啊,把感情收拾一下,决策还是要跟着数据走,多学学指南上是怎么说的。」

我在里面找到了这部分的答案,指南上是这么说的:

「如果患者没有生育计划,应该继续治疗并且定期监测,在患者完成生育后,或者病理检测发现有疾病复发的情况,应立即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

最后一次见到患者已经是她大学毕业了,那次复查的结果还是「未见癌细胞」,再之后就没有见过了,应该一切都很顺利吧!

故事读完了,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为这个姑娘从「捏了一把汗」到「松了一口气」。

从月经量的变化到晕倒,再到确诊恶性肿瘤,虽然姑娘的这些经历,只是小概率事件,但对个体而言,就是0%和100%的距离。

所以,再次希望各位姑娘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变化,健康从来都不是小事,生活中很多细微的变化,可能就意味着一些危险的信号。

话说回来,我想现在应该有不少姑娘开始审视自己的月经了,也有人会问:到底多少经血,才算月经量大?

临床上认为,月经期出血总量超过80mL就算月经量大,但这也只能作为一个简单的预估数值,而且不少人会觉得自己的经血超过了80mL,都去医院也不现实,等到贫血了再去又有些晚。因此只能建议:如果经期超过7天,且出血无明显减少,建议去妇科查B超和血常规。

另外需要强调一点,在临床上提到「保留生育功能」的时候,往往不是在「生死&生育」之间抉择,而是在「有选择&无选择」之间抉择,因为在真正面对「生&死」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生。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看,如果这期内容能对你有些许启发或者帮助,记得点个赞和关注,让它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最后,真诚地希望每个姑娘拥有注重身体健康的意识,以及一个健康的身体。

我是六层楼,我爱这个世界。

图片: 方冰 | 撰稿: 六层楼 | 责编: 可心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