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硕鼠”!多地曝光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释放了什么信号
近日,原山西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随亭,黑龙江省粮食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胡东胜接连被通报开除党籍。根据通报,杨随亭 " 不正确履行职责,对粮食轮换工作中造成的重大损失负领导责任 ";胡东胜 " 罔顾国家粮食安全,违背国家粮食收储政策,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大搞权钱交易 "。此前,湖北、云南等地点名道姓、公开曝光了一批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近半年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已公布数十起相关案例,释放了持之以恒严惩 " 硕鼠 ",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专项整治的鲜明信号。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购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从查处和通报的案例看,一些地方粮食购销领域腐败、作风问题突出,严重破坏粮食系统政治生态、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危害国家粮食安全。有的内外勾结、" 靠粮吃粮 ",虚购虚销伪造 " 空气粮 "、低买高卖牟取 " 价差 "、私售贪占 " 溢余 "、骗取出库补贴 " 转圈 ";有的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私分国有资产,擅权妄为、履职不公;有的监管缺位、失职渎职,监督管理走马观花、弄虚作假。这些腐败和作风问题涉及业务主管监管部门、国有粮食企业,涵盖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多个环节,危害很大,后果严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精神,按照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部署,深化专项整治,严查 " 蛀虫 "" 硕鼠 ",做实以案促改,推动构建长效机制,守护好大国粮仓。
保持惩治涉粮腐败的强大力量常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粮食购销领域相对封闭,专业化程度高,贪腐手法隐蔽。专项整治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揪出了一批 " 粮耗子 ",但仍有人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作案。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涉粮问题线索进行 " 大起底 ",查清查实查透,应查尽查、一查到底。针对基层粮库业务链条复杂,粮食部门和粮库之间 " 上下勾连 "、粮库工作人员 " 集体抱团 "、" 粮官 " 与粮商之间 " 内外勾结 " 等突出问题,发挥 " 室组地 " 联合办案优势,统筹好专业力量,借助大数据等手段,系统查、查系统,深挖彻查窝案串案,从严从快查办重大典型案件,持续形成强大震慑。
强化监督检查,推动落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抓早抓小、防治未病。剖析涉粮腐败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一些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缺位、粮食部门监管责任缺失、基层粮库末端责任衰减,粮食储备管理权责脱节、运行机制不健全,内控管理宽松软、纪律规矩意识淡漠是重要方面。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守 " 监督的再监督 " 职责定位,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督促加强党的建设、严明制度规矩,对失职失责行为 " 零容忍 ",切实改变监管缺失缺位的状况。健全纪委监委专责监督、职能部门具体整治、上下联动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采取定期会商、线索移交、通报情况、提出建议等方式,实现监督监管同向发力,融入日常、做在经常。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做实以案促改促治。惩治是手段不是目的,要从查办案件入手,深入剖析案件暴露出的管理短板、制度漏洞,实现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融合。认真分析总结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突出特征,有针对性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推动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督促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深化粮食购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内部监督制度,探索大数据、智能化监管,健全靠制度管权、管粮、管人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警示教育,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强化 " 身边人身边事 " 的警醒作用,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增强涉粮领域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 " 免疫力 ",不断净化粮食系统政治生态,取得持久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