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8日 16.1°C-19.3°C
澳元 : 人民币=4.84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在江苏南京,社区干部主动探访困难群众,排查解决生活难题——不只送钱送物    更有精准服务(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③)

2022-07-07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核心阅读

成立工作小组专项排查,不断拓宽求助渠道,建立数据库实时预警,因人制宜开展救助……江苏省南京市采取多项举措,将更加精准的服务送到困难群众家门口。

临近中午,记者跟随社区工作人员来到许梅家时,她正在厨房准备午餐。厨房的桌面上,切成丁的番茄、新鲜的葱末、刚炒出的一盘鸡蛋一字排开,饭香飘进了客厅。

" 早上趁着女儿还没醒,去张大爷家打扫了卫生,回来刚好做饭,两不耽误。" 许梅说。

今年 3 月以来,在江苏省南京市统一开展的 " 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行动 " 中,栖霞区尧化街道尧新社区副主任张莉走访了解到许梅一家在疫情中的困难,帮助她找到兼职,贴补家用还能照顾家里——不只是简单的送钱送物,这份兼职让她更有获得感。

上门走访解难题

真情服务送到家

" 还能适应吗?和老人相处得怎么样?" 刚坐下,张莉便问道。" 很方便,时间也灵活,适应得很好。" 许梅话语中满是感激。

许梅夫妻俩以前在上海工作。2020 年,2 岁的女儿患上一种罕见病,从会说会走到渐渐瘫痪在床。两人辞了工作回到南京老家,丈夫张强当上一名外卖员,负责全家生活开销和女儿每月的康复费用,许梅则全职照顾孩子。

对于这个家庭,社区一直十分关注。在张莉的帮助下,许梅去年为孩子申请到残疾证,每月获得补贴共 1240 元;逢年过节还有社区共建单位送上慰问金、慰问品。

今年 4 月,张莉和同事对照困难群众名单上门走访时,许梅向她倾吐了心中的想法:自己想干个兼职贴补家用。但女儿离不了人,自己也没有什么技能证书,只能在家做做手工活。

回去后,张莉想起尧化街道有一个 " 时间银行 " 志愿服务项目,比较符合许梅的情况。于是第二天,张莉再次上门走访,询问许梅是否愿意利用碎片时间,为社区高龄老人扫扫地、做做饭,累积的时间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或在需要时兑换照护服务。为方便她随时回家照顾女儿,特意安排了隔壁楼栋、生活尚能自理的老人。许梅立即答应下来,在 5 月中旬正式 " 上岗 "。

记者从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 3 月以来,由街道包村干部牵头,以村(居)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网格员为主体,吸收社工等参与,南京成立摸排工作小组 2614 个、摸排工作人员 10168 人,高效有序推进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通过走访,全市共梳理排查已纳入保障和服务的 A 类对象 14.7 万人、未纳入保障但可能存在特殊困难或风险的 B 类对象 2776 人,因人制宜采取 " 资金 + 物质 + 服务 " 的立体化救助方式,最大程度发挥社会救助的综合效应。

多重渠道接诉求

临时救助快速办

下午 1 点不到,秦淮区五老村街道民生保障部副部长杨春与救助中心负责人张玲玲匆匆吃过午饭,就带上基本材料出发了。

这天上午,秦淮区民政局收到一件南京 12345 政务热线工单。工单显示:来电人刘灵是一名盲人,去年和妻子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本有肢体残疾的妻子患上红斑狼疮,3 月、4 月的疫情更让一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积蓄花光了,妻子过几天要拿药,如果中断就有生命危险 "。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当即与刘灵电话沟通,核准常住地与救助需求,根据属地原则第一时间转办至五老村街道。

杨春联系上刘灵,约好午后就上门。记者也跟着他们一起前往。从街道出发,步行 15 分钟后,来到位于龙台国际大厦 12 层的这家盲人按摩店。

" 刘师傅,我们是五老村街道的工作人员。您在热线中反映遇到困难,我们这次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 张玲玲拖过一张凳子,坐在了刘灵旁边。

" 我和妻子每月医药费得三四千元。" 刘灵说,小店因疫情关闭近 3 个月,没有收入来源,和房东商量减免了一半租金。现在积蓄花光了,妻子的医药费还差了一点,他愁得睡不着觉。

杨春对刘灵出示的身份证、残疾证、诊断证明等进行核查并拍照留存,又指导他的妻子填好临时救助申请书,然后掏出一个信封:" 这是从社区临时救助备用金中先行支取的 2000 元,你来数一数。"

" 不用数,不用数,感谢政府给我们送来救命钱!" 刘灵没想到立即就能领到救助金,激动得有点哽咽。

记者看了看时间,从进店到出门,还不到半小时。" 临时救助实行先行救助、后补程序,回去后,我们再走完后续流程。" 杨春告诉记者,根据南京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 3 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经本人申请,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街镇或区民政部门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帮助其渡过生活难关。

建立信息数据库

自动预警快帮扶

这天,社工上门时,高明既感动又意外:" 真没想到你们会来。"

走进这个二层楼的自建房,一眼就看到客厅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靠门口的桌子上摆满了药盒。今年 33 岁的高明是江宁区淳化街道滨淮社区的村民,2020 年患上尿毒症后一直在家中的无菌隔间里做腹透。妻子在食品厂工作的工资成为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但受疫情影响,厂子减产,工资也随之减少。

然而,自己还没有申请低保,社工就找上了门。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南京市民政局的 " 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与快速响应系统 " 在起作用。记者在现场看到,系统大屏上,滚动着一条条包含人名、地址、触发情形等内容的实时信息。当有新的预警提示时,工作人员立即进行处理。

南京市民政局救助处工作人员张益兰介绍,这些数据来自人社部门的失业金领取人员、应急管理部门的灾害过渡期生活救助人员等 14 个部门 32 类人群的专项数据资源。目前在库人员 51 万多人,基本覆盖了全市中低收入人群。

当在库人员陷入困境时,系统会自动预警。记者从屏幕上看到,2020 年系统运行以来,在库人员累计触及四类情形的信息共 2635 条。但这并不意味着 2635 人都符合低保或临救等救助条件。这份名单还要与民政、公安、人社等 8 个部门提供的社保、不动产、车辆等 17 个条线实时数据 " 碰撞对比 ",排除大多数已经在保的人员之后,全方位分析剩余人员的家庭经济状况。

系统会将预警信息推送给相应的工作人员。滨淮社区社工丁宇收到短信后上门核实情况,并指导高明准备低保申请材料。" 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为困难群众精准画像、立体救助,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让不了解政策而未发起申请的救助对象,也能得到有效救助。" 张益兰介绍。

截至 6 月底,南京低保在保 3.29 万户 4.5 万人,低保边缘家庭为 3490 户 6669 人,支出型困难家庭 57 户 113 人,在册特困供养人员 1.29 万人。上半年,全市临时救助累计 5117 人次,平均救助标准达到 1982 元 / 人。

《 人民日报 》( 2022 年 07 月 07 日 13 版)

相关报道:

记者一线探访吉林生活困难家庭——享低保领补助 有工作增收入

记者在河南实地探访各项保障政策落地效果——救助举措及时 就业帮扶到位

( 责编:牛镛、岳弘彬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