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工业强市步伐铿锵 向海而兴活力迸发
气势磅礴的石化工厂点燃了茂名的夜空
茂名持续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开启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新征程
文 / 图 羊城晚报记者 詹翔闵 全良波 通讯员 李康华
厂房林立的港区、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功能齐全的城市空间、串珠成链的山海美景、活力充沛的美丽乡村……党的十八大以来,茂名持续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体现在一个个身边的变化中。
当前,茂名开启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新征程,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不断激发和释放。
水东湾跨海大桥
产业集聚规模不断壮大
走进茂名这座滨海绿城,处处展现勃勃生机。近日,记者在位于茂名滨海新区的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内看到,这里吊塔林立,工程人员紧张有序施工。茂名在滨海新区打造以丙烷脱氢为龙头的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源产业园,项目以发展丙烷—丙烯—聚丙烯(PP)产业链为主线,打造全球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基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大湾区氢能源供应基地。今年,茂名继续打好产业发展 " 三场硬仗 ":全力推进总投资约 73.4 亿元的丙烯腈项目开工建设,全力保障总投资 400 亿元、在建投资 64.8 亿元的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Ⅰ)建成投产,全力争取总投资约 299.5 亿元的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上马建设。
近十年来,茂名高标准绘制产业强市蓝图,各工业园区进一步拓宽产业集群发展空间,产业集聚规模不断壮大。世界 500 强丰益国际、广药集团及华侨城、东华能源、广州工控等 " 链主 " 企业落户茂名。广州工控丙烯腈、广化化工交易中心、广药集团王老吉粤西生产基地等加速落地。茂名着眼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精准招商、敲门招商、以商招商,不断推动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
茂名先后成立滨海新区、高新区、水东湾新城三个经济功能区,作为向海经济的主战场。滨海新区锚定建设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高新区锚定全国高新区百强目标,全力建设科技创新高地、战略性主导产业聚集区,不断深化拓展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链;水东湾新城锚定中国南海旅游休闲度假康养目的地,着力做好生态修复、交通可达、文旅产业三篇文章。
如今,随着湛江吴川机场正式启用,茂名第四大发展平台——临空经济区被委以重任。茂名提出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湛茂都市圈的启动区和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平台。临空经济区锚定空港门户目标,重点布局临空工业、临空仓储物流、跨境电商和临空科技等产业。
茂名产业已从石化这个单一的结构,向多元化、高端化和绿色化迅速发展。目前,茂名聚焦六大优势产业抓好项目布局,全力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和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执行落实上,全力以赴把 " 路线图 " 变成 " 施工图 "" 实景图 "。尤其是 2021 年以来,茂名持续深化与大湾区国资国企的交流合作,推动重大产业向沿海经济带西翼布局发展。据统计,2021 年茂名市重点签约项目和重点储备项目共计 40 个,涉及 18 家企业,其中世界 500 强企业 2 家,中国 500 强企业 7 家。
城市里绿意盎然
农业总产值连续突破千亿元
拥有山海全地形资源的茂名,地理位置优越,农业资源禀赋丰富。从碧海银沙的电白一路往北,到连绵大山的信宜,分别种植有沉香、荔枝、龙眼、化橘红、三华李,河沟鱼塘里还有数之不尽的罗非鱼,现代农业体系跃然眼前。2021 年,茂名农业总产值 1042.75 亿元,实现连续两年超千亿元,切实发挥了农业 " 稳定器 " 和 " 压舱石 " 的作用。
荔枝产业是茂名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十年来,茂名市先后建成茂名市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茂名市省级荔枝优势产区产业园、茂名市省级荔枝跨县集群产业园、高州市荔枝省级产业园。今年,茂名围绕荔枝精深加工,引进广药集团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研发推出更多 " 荔字号 " 新品," 从论箱、论盒卖到论粒、论棵、论片定制 ",以 " 荔枝定制 " 模式提高荔枝产业效益;深入挖掘荔枝文化,把荔枝产业发展与食品加工业、都市休闲观光有机结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高州市根子镇桥头村村民何叔说,茂名全力打好荔枝产业产销 " 组合拳 ",力促品牌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合力破解了 " 丰产烂市 "" 荔贱伤农 " 难题," 以后再也不愁荔枝销路,还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日子越过越好。"
茂名荔枝逐渐从经济作物向乡村振兴主产业华丽转型。茂名总结荔枝产业发展经验,进一步探寻其他细分特色农业品类发展路径,提出打造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 " 五棵树 "、罗非鱼 " 一条鱼 " 和预制菜 " 一桌菜 ",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在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茂名着力加强农业二三产业的发展,力补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短板,拉长农业产业链。目前,全市市级以上 111 家农业龙头企业中,加工型企业 59 家,占 53%。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 900 亿元,成为茂名市支柱产业之一。
此外,依据各地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茂名积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按 " 科研 + 生产 + 加工 + 流通 " 的发展模式,着力提升产业集聚、集群、集成水平,加快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成长
茂名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冬:
深水大港从蓝图中走进现实
在茂名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冬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茂名港博贺新港区的规划图。如今,蓝图照进现实,一片滩涂开发成深水大港,令正在介绍的刘冬深感自豪。这是刘冬在茂名港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他与无数的建设者日夜坚守在项目最前线,为茂名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大潮中奋勇争先增添了关键筹码。刘冬说,目前,茂名港正在抓紧建设泊位,为口岸开放打下坚实基础。
滩涂开发成深水港
2 日,记者来到茂名博贺新港区通用码头,一字排开的 8 台大型门吊向海而立,一个个储存罐拔地而起,荒滩野渡成为明日黄花。短短十年间,小渔村变成现代化港口,茂名拥有亿吨大港的梦想照进现实。
" 向海而兴,开发深水港就好比‘龙头’,现在龙头终于抬起来了。" 刘冬曾经参与深圳西部大铲湾码头的建设,2013 年,他从深圳来到茂名。从 2013 年到 2019 年,他见证了小渔村变成深水港的过程。
刘冬说,起初交通不便、水电未通,工作开展得较为艰巨。2013 年,茂名港集团启动外围全长 5423 米东防波堤和全长 3315 米的西防波堤的建设,由于风浪和天气等因素,防波堤建造受到巨大影响。印象最深的是 2015 年的 " 彩虹 " 台风,对工程实体、工程周期、后期资金造成的损失都非常大,花了一个多月才完全修复。
2019 年 3 月 22 日,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开港。刘冬说,开港是振奋人心的一件大事,对茂名来说这不仅结束了多年没有大型港口的历史,也标志博贺新港区规划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从建设期迈入运营期。" 一天一个变化,就如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这种自豪感是难以表达的。"
完善配套助力腾飞
建设博贺新港区目标是明确的,茂名滨海梦正从这里腾飞。
刘冬说,目前,茂名港推进博贺新港区港口总体规划,重点是加快推进码头泊位、进港航道及航标导助航设施建设,配备引航服务,设置引航员登离轮点等相关工作。" 到今年年底,茂名港建成 4 个码头泊位,为茂名滨海梦再添新引擎。"
据介绍,新港区设计吞吐能力约 1.5 亿吨,在继续承担茂名石化的油气化工品接卸任务、满足重化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依托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促进电力、冶金、石化等临港产业发展,将成为茂名打造广东沿海经济带上新增长极的 " 爆点 ",引燃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大潮。
在刘冬眼里,一个现代化港口不仅为茂名向海而兴新增一个引擎,而且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增强了幸福感、获得感。
" 当时这里就是一个野滩,一穷二白。" 刘冬说,10 年前周边村民过着以海为生的生活,周边连个便利店都缺乏," 现在港区建有广场、便利店,道路干净宽阔,村民跳起广场舞,购物也方便,生活越来越幸福。"
刘冬说,博贺新港区的建设从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发展服务业、提升城市管理等逐一开展,会成为粤西地区大型的集煤炭、能源、电力、集装箱为一体的综合性货运港区,接下来能带动更多的临港产业,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对茂名整个货运产业结构以及对粤西物流产业调整都有重要意义。
露天矿生态公园全景
变迁
露天矿生态公园
" 城市后花园 " 的蝶变之路
昔日的露天大矿坑,今天的城市后花园。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坐落于茂名市区西北石油化工工业区,占地面积 10.07 平方公里,园内有复绿生态林地 8000 多亩、长达 20 公里的马拉松跑道。园内还建有广东首家矿产遗址博物馆——茂名露天矿博物馆,建筑总面积 9000 多平方米,成为集展览、科普、藏品收集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传承茂名矿业文化和油城精神的综合型博物馆。
露天矿生态公园伴随了茂名的城市成长,见证了茂名的发展和巨变,成为了茂名城市立市建设发展的见证地。近年来,该公园先后获 " 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 "" 广东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 等荣誉。
城市伤疤变身 " 九寨沟 "
茂名露天矿于 1962 年正式建成投产,生产了 30 年,总共开采了 1.02 亿吨油页岩,形成一个面积 6 平方公里、一圈 20 公里、最深处约 100 米的大坑,表土和岩渣堆放形成了南排土场、北排土场两座山头。
由于油页岩富含油、硫等矿物质,当时开采、处理技术落后,加之没有进水及泄水设施,湖水酸化,曾经一度影响周边居民健康。随着湖水水位上涨,又对周边地区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彼时矿区仍有价值千亿元的丰富矿产资源,对于茂名的经济发展无疑十分重要。但茂名坚持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决定放弃采矿收益。
2013 年,经过数十次现场调研和论证后做出了最终决定:" 在露天矿矿区范围内,一律不得进行挖掘、采矿、建设等活动,油页岩矿坑及其附近区域统筹考虑打造成矿山公园。"
引来活水变 " 废坑 " 为 " 活湖 ",茂名启动露天矿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工作。2014 年,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全面展开,按照修复与优化有机结合的原则,重点建设 " 引水、修路、种树、建馆 " 四大工程,利用现有地形及矿区原有设施,通过 " 赏花、观景、戏水、观展 " 等一系列景点布置,开发出集工业特色、山水园林、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开放式生态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 目前,对矿坑湖的监测显示水质均达标,只有酸碱度因原本富矿导致水质偏酸性。" 茂名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当天气好时,湖面远远看去像碧绿的宝石,也成了当地群众口中的 " 城市边的九寨沟 "。
至今,露天矿区已完成 9000 多亩、50 余万株的复绿工程,树种成活率在 85% 以上,有效地改善了矿区植被环境。
在露天矿的修复中,当地还通过改造废弃厂房,建起博物馆。2019 年,茂名露天矿博物馆正式开馆,也成为广东首家矿产遗址博物馆,承载着当地矿业历史文化和油城精神。
" 好心湖 " 成生态新名片
茂名露天矿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绿水青山正日益变成造福群众的金山银山。
2017 年 8 月,矿坑湖被命名为 " 好心湖 ",水面面积约 6 平方公里,蓄水量为 1.6 亿立方米,绕湖而修的好心湖碧道全长 15.2 公里。在碧道建设过程中,茂名市将其与河湖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文旅产业紧密结合,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好心湖碧道成为广东水科院河长制研究院推荐的广东 " 十大浪漫碧道 "。
如今 40 公里的环湖公路已全线贯通,假期休闲、旅游的市民也越来越多。近年连续几个春节期间,露天矿生态公园累计接待游客均达 80 万人次以上,排在当地热门景区首位。
生态环境改善也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在茂名露天矿曾经的北排土场,清洁能源正蓬勃发展,当地将排土场改造成目前茂名首个地面光伏电站——广东粤电茂名露天矿 " 林光互补 " 项目,集约利用土地,土地上方空间建设光伏,下方种植花卉、苗圃,每年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 10321 万度,相当于节约标煤 3.93 万吨,减少灰渣排放量约 1.21 万吨。
" 茂名是补齐历史欠账,再造了一个绿水青山的‘宝藏’留给子孙,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茂名露天矿公园成了我们的城市名片,绿色发展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基调。" 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管理处负责人表示。
目前,茂名露天矿的生态修复还在继续完善,将聚焦矿山遗址、乡村振兴、户外运动,加快露天矿生态公园提质改造。
数看
● 2021 年,茂名地区生产总值为 3698.10 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648.85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1319.24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1730.01 亿元。
● 2021 年发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茂名市常住人口 10 年增加逾 35 万人,增长 6.12%。
● 2021 年茂名完成农业总产值 1042.75 亿元,实现连续两年超千亿元,是广东首个农业总产值超过 1000 亿元的地级市。2021 年茂名市海洋生产总值预计为 637 亿元,2021 年水产品总产量 93.3 万吨,其中海水产品 60.12 万吨,淡水产品 33.18 万吨。
● 2021 年,茂名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729 元,茂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8118 元,茂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8818 元。2021 年,茂名全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 2543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149.63 亿元,分别年均增长 18.3% 和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