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4日 12.8°C-16.0°C
澳元 : 人民币=4.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什么狼给人的压迫感,大于老虎和狮子?

2022-12-22 来源: 搜狐宠物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犬科和猫科在生存竞争上各有优劣,无论有人觉得狼给人压迫感更大,还是虎给人压迫感更大,都没毛病,侧重点不同而已。

接下来详细比分析一下:

生理特征

嗅觉

猫科的嗅觉是人类的六倍,但不如犬科。嗅觉对于猫科还是犬科来说,都是极其的重要。

但由于犬科需要搜索和追踪,比起单单对领地、亲属、同类进行辨别的猫科动物来说,有着更高的需求。

嗅觉威胁度:犬科>猫科

视力

和灵长类相比,无论猫科和犬科都是色盲。猫科利用色盲换来了无与伦比的裸视和夜视能力。而犬科,则是没有较强视力的需求,甚至还有一点点近视。

那么,导盲犬如何辨别红绿灯?(答案:光线亮度)

视力威胁度:猫科>犬科

耐力&爆发力

对于犬科来说,耐力甚至是比嗅觉更加重要的东西。对于豺、狼等大型犬科动物,长距离追猎动物,耗尽猎物体力,是最常见的狩猎方式。狼群追踪人类过程中,长距离的消耗,会带给人莫大的恐惧。

而猫科,主要利用伏击,通过短程爆发力狩猎,这就决定了猫科动物耐力不高,稍稍长距离追捕,便累得气喘吁吁,只能放弃捕猎。狮虎虽然给人的压迫感不亚于狼群,但是短促的,要么直接死亡,要么早早远离。

耐力威胁度:犬科>猫科爆发力威胁度:猫科>犬科

爪子

猫科为利爪,犬科为钝爪。猫科的利爪对动物具有很强的杀伤能力,而犬科的钝爪更方便拿来长距离奔跑和刨坑,而刨坑能力对狐狸等小型洞穴犬科动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另外,除了猎豹之外,猫科的爪子具有收缩性,善于爬树,而犬科则没有这样的能力。

即便是狮子老虎也是会爬树的,但由于体型过大、过重,爬树能力并不强。当然,因为猎豹爪子不能收缩,它们也没有爬树的能力。利用惯性冲上低矮的树木,那是另外一回事儿。

爪子威胁性:猫科>犬科

舌头

猫科只食肉,所以尝不出甜,不需要咀嚼,所以臼齿退化。布满倒刺的舌头,专门为食肉而生。

犬科则没有。

舔舐恐惧指数:猫科>犬科

牙齿

猫科的犬齿尖长而平行,在致死性上,具有极强的优势。

而犬科的牙齿,有些外八字,极其适合长久的撕咬。

前者体现在攻击效率上面,可以对人类生命造成最快的威胁;

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对于猎物体力的消耗上,会给未死亡的人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恐惧。

撕咬致死指数:猫科>犬科撕咬痛苦指数:犬科>猫科

咬合力

从裂齿咬力的咬合力来说,犬科是数一数二的,虽然不如非洲二哥(和猫科关系更近),但却是动物界前茅的存在。猫科没有传统臼齿,但是存在裂齿。犬科和猫科的咬合力,根据体型不同各有优劣,但不少大型猫科动物的裂齿咬力,大于犬科的裂齿咬力。

而且,对于动物捕猎来说,关键的咬合力在于前段,也就是犬齿的咬合能力。在这方面,个别猫科动物的犬齿咬合能力是大于犬科,尤其是美洲豹甚至能够轻松咬穿头骨,这也是为什么美洲豹捕食鳄鱼很轻松的原因之一。

不过,从耐力上,也就是咬力的持久性,犬科又是大大优于猫科。它们的下颚肌肉的耐力,强于猫科。

咬合强度:猫科>犬科咬合耐力:犬科>猫科

智力

以前大多有狗比猫更聪明的说法,因为猫奴的增多,现在又有了猫比狗更聪明的说法。但实际相关的研究,往往得出二则智商差不多的结果。

智力对比:犬科=猫科

灵活性

除了猞猁,猫科动物的尾巴都很长,甚至云豹和雪豹的尾巴能够达到身体的长度,极其的灵活。除了狮子之外,绝大部分都能在捕猎的时候灵活改变形状以协调身体的突然变化。而犬科的尾巴,主要还是社交作用。

敏捷、柔韧,强大的肌肉协调能力,都令猫科有无与伦比的反应能力、平衡能力。这些,都是比犬科更有优势的地方。

从单体狩猎的角度来说,猫科动物几乎是进化到完美的存在。

灵活威胁度:猫科>犬科

群居威胁度

猫科除了狮子是群居以外,其它基本都是独居。

而犬科,尤其是大型犬科,在全球范围内,主要是群居。

群居威胁度:犬科>猫科

其它

除此之外,突出的胡须、骨关节、掌垫,也是适应环境的进化策略。

而犬科的其它优势,还有极强的耐寒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超强的意志。

其它威胁度:猫科=犬科

总的来说:

犬科在团体协作和耐力狩猎方面的能力,是其他野生动物难以企及的。

从单体狩猎的角度来说,猫科动物几乎是进化到完美的存在。

生理角度优劣性总结:

犬科>猫科:5次

猫科>犬科:7次

猫科=犬科:2次。

单纯从次数来说,猫科略胜一筹,但以上各部分优劣在生存竞争中的优劣性,以及对人类的威胁程度,并非完全相等。每个人的感受各有差异,这并不影响题主有狼给人更强压迫的感受。

捕猎技巧

适应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捕猎技巧,因此造成了猫科和犬科生理上的不同。同时,因为生理上的不同,也会固化它们各自在不同环境的捕猎机巧。

猫科缺乏耐力,捕猎讲究一击必杀,所以主要侧重爆发力。

犬科,主要消耗猎物,故而侧重耐力。

猫科可以在短至数秒的时间解决猎物,犬科则可以为了狩猎,锲而不舍地坚持数个小时的追踪,或者围猎消耗。

这也决定了猫科动物主要攻击脖颈,而犬科动物主要攻击下半身,主要位置是下腹到肛门。经常会见到野生动物开膛破肚,被犬科动物活吃的现象,非洲野狗便是此类捕猎方式的老手。

不过,和非洲野狗相同生态位的鬣狗,则把此类捕猎方式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基因上鬣狗和猫科动物的关系更近,但从一些生理特征和生活方式来说,它们却是更近于犬科。

相比较犬科更加残酷的攻击方式,猫科则高效果断很多。通过锁喉,或者直接咬断颈椎、脊椎,大大缩短了捕杀猎物的时间。一般、虎杀野牛、美洲狮杀狼都是直接咬断颈椎的方式。另外,狮子的咬鼻窒息,老虎掌击,直接拍断脖子,还有之前提到的美洲豹牙齿咬穿头骨的方式,都是猫科动物在狩猎过程之中,为了提高效率而采取的捕食策略。

从捕猎技巧来说,猫科在体型和力量上,更容易令人感到压迫感。而犬科在追踪方式,食用方式,可能给人更强的压迫感。

每个人对不同形式压迫感的敏感性不同,对猫科和犬科,会有不同的判断。

生活习性

猫科纯肉食动物,这就要求野外生存,必须具有较高的捕猎能力。对于食物要求较多的狮子等大型猫科动物来说,有着食腐的现象,但对于食物充足的中小型猫科动物来说,对肉食的新鲜度具有一定的挑剔型。

狮子的群居行为,则是环境造成的。非洲大草原上,曾经也有其它的超大型猫科动物,但没有群居的都已经灭绝了。大草原上,伏击距离过远,需要更大的消耗。同时还要和鬣狗、非洲野狗进行竞争。加上不能像非洲豹那样轻松爬树,最终不得不选择了群居。同时,猎豹选择了速度的进化策略,身形则更加的纤细苗条。

除了狮子以外,猫科主要都是独行猎手,这方面,就必须要求猫科具有高超的捕猎机巧,才能在残酷的环境之中生存。

猫科这样的生存策略,也决定了人类遇到大猫的时候,基本上具有最高的生命威胁度。

而犬科则是来者不拒,除了人类的各种食物、腐食,甚至还有尸体、粪便,甚至素食也可能是犬科的食谱。属于犬科的貉,吃掉的植物比肉食还要多。而且由于有着发达的臼齿,犬科也会比猫科吃得更干净一些。这就决定了,相比起猫科,犬科对肉食的需求会更低一些。

除了狐狸、郊狼等个别独居犬科动物之外,绝大部分的犬科都是群居动物。豺、狼等大型犬科都是群居动物,灰狼和非洲野狗是其中的典型,这是它们围猎的生活方式决定。

狐狸虽然独居,但可以通过洞穴进行保护,而食物的广泛和行为的投机性,让其在自身的生态位上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犬科的生活习性,令它们常常在人类集聚区附近活动,会对人类造成更多的生存压力。

本性上来说:

犬科通常团结协作,不会出现争斗,但一出现争斗,往往则是赶尽杀绝。所以,通常情况下失败的狮王可能会活着离开,而失败的狼王,往往只有死的一条路。

猫科则个性独立,驯化比犬科困难很多。虽然一般意义上,认为家猫是被驯化的。但也有人认为家猫从来没有被真正驯化(驯服)过。

而对于流浪猫狗来说,流浪猫并不像真正的流浪,而是单纯的回归自然,甚至可能是回归到了狩猎乐园。高超的捕猎机巧,对于老鼠、小型鸟类汇聚的城镇来说,简直是野猫的天堂。而对于流浪狗,则大多数看人类脸色,甚至被驱赶、嫌弃的命运。除了进入草原、旷野的大型流浪犬之外,小型家犬的野外适应能力极差。

因为人们对猫科和犬科不同个性的认识侧重点不同,可能会对猫科和犬科,形成不同的刻板印象。狼性和猫性,几乎有不同人群各自追崇着。

总的来说,从生存习性上来说,猫科对人类有直接的生命威胁,恐惧值高;犬科虽然对人类生命的威胁性更低,但存在与人类更多摩擦带来的恐惧。

竞争力对比

可以这么说,在进化之路上,为了适应相应的环境,猫科和犬科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所以点开了不同的技能。

如果单单从捕猎的成功率来说,非洲野狗成功率大于70%,而成功率最高的猫科动物为薮猫和猎豹,只有50%。狮子和狼群则为10%,老虎则只有5%,但驯养的猎犬能高达40%。

大致可以看出这么一个现象,食物链越高的动物,捕猎成功率越低,这恰恰是各自生态位所决定。

老虎一般捕猎野牛等大型动物,只需要很低的猎杀率便能保证种族繁衍下去。而捕杀小型动物的中型猫科动物,则必须提高足够的捕杀率才能满足食物要求。对于豺类的非洲野狗这样的群居动物来说,它们往往拥有大型种群,自然需要极高的捕猎成功率,来提供大量的食物,才能养活整个种群。

任何动物所具备的能力,都是为了适应环境,然后因为体型、食性、生活方式的差别,令它们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对于生物链的环节,它们其实都是缺一不可的。

从适应的角度来说,无论猫科和犬科的进化,都是极其成功的。

从个体来说,相似体型的犬科自然远远不可和猫科比的。

从群体来说,群居的大型犬科,对猫科具有很强的威胁。尤其是亚洲豺狼与老虎的竞争,非洲野狗和狮子的竞争。由于群居的豺类动物十分的凶猛,依靠群体的力量,在生态上和老虎、狮子达成了平衡。

相反,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狼,相比起豺,虽然体型更大,但在自然中竞争力却更低一点点。如果说豺的竞争对手是狮子、老虎等最大型的猫科动物,那么,狼的竞争对手往往是雪豹、猞猁、美洲豹等小于狮虎的中大型,甚至中小型猫科动物。同时,狼对老虎拥有本能的恐惧,而狼的近亲狗类更是如此,哪怕大型犬藏獒面对狮虎的气味,也会极度恐惧。

实际,豺性比狼性更像“狼性”。

至于小型猫科和小型犬科,大多没有什么冲突,往往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总的来说,小型猫科依然主要依靠高超的狩猎技巧生存,城市流浪猫是无数小型动物的灭绝杀手。而小型犬科,诸如狐狸,则需要更多其他方面的能力,诸如挖洞、跟在大型动物后面捡食(这也是狐假虎威的由来),或者到附近农家打秋风,或者偷食鸟类、爬行类的蛋或者各种各样的动物幼崽。

总的来说,除了群居动物,基本上没有任何独居动物能够对猫科动物的生存产生威胁。而在陆地群居动物里,恐怕也只有鬣狗能够和犬科有所竞争。

而从全球范围的种群数量来说,犬科却是优于猫科的。

但它们各自都在自己的领域进化出了超高的适应能力,从环境适应性来说,二者是相当的,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

在某些方面猫科给人的压迫感更高,而在某些方面犬科给人的压迫感更高。崇拜力量、敏捷、单体技能的,往往会偏向于猫科。而对持久恐惧、肉体疼痛敏感,以及信奉团体协作的,可能会偏向于犬科。

可以这么说,猫科对原始人类的威胁主要在于强度(几乎一击必杀);

而犬科对原始人的威胁,主要在于广度(分布广,且长期消耗)。

详细了解犬科和猫科对比之后,剩下的就是个人理解和偏好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