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平头哥”所向披靡?不,遇到这种动物一样要退避三舍
生存到现在还没灭绝的动物,都有着自己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无一例外。凶猛的食肉动物演化出了锋利的爪牙,相应的,没有强力武器的食草动物、杂食动物也演化出了适合自己的自我保护手段:有的动物拥有高超的拟态本领,可以轻松融入环境中;有的动物长出了长长的尖角,可以背水一战重创天敌;有的动物特化了奔跑速度,可以将天敌远远甩在身后;还有的动物演化出了一身铠甲,让天敌无从下口。而今天我们即将见识的,是一类演化出了强力防御手段的动物,先看看下面这只狗子。
我们要说的这种动物自然不是狗狗,而是在它身上留了记号的动物。相信大家看到图中狗子下巴上的刺就明白了,这种动物不是刺猬,也不是针鼹,而是——豪猪。北美地区很多饲养在院子里、农场中的狗狗都曾被豪猪的刺扎过脸,这些刺大多是北美豪猪Erethizondorsatum留下的,见下图。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感受,上图已经是我找到的很轻度的状况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搜,随便就能找到很多满脸扎刺的狗狗,看着就心疼。
豪猪在分类学上是一个亚目,即啮齿目下的豪猪亚目Hystricomorpha,分为豪猪科Hystricidae和美洲豪猪科Erethizontidae。豪猪科主要生活在平地上活动,而美洲豪猪科的物种几乎都是爬树高手。豪猪都是啮齿目的动物,以食草为主,由于门齿会终身生长,所以需要靠主动磨损来平衡门齿长度。另外,那些栖息地跟人类居住区有重合的豪猪,还会去进食农作物、厨余垃圾甚至不能吃的生活垃圾。
接下来着重说一说豪猪的防御机制。大家应该都知道豪猪的刺很容易脱落,会扎伤试图攻击它们的对手,甚至致命。但扎刺并不是豪猪的主要防御手段,而是最后的防御机制,在那之前豪猪还会进行一些其他的御敌行为,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选择使用尖刺攻击的,至于为什么我们待会儿说,先来讲讲豪猪最主要的几种御敌措施。
根据种类不同,豪猪的防御手段也略有差别,但是通常来说大同小异。首先,豪猪的脾气不是很好,在面对威胁时会先将自己身体中后段的尖刺竖起来,仿佛开屏一样,让自己看上去变大了好几圈。如果开屏并不能吓退对手,豪猪会摩擦牙齿发出咔哒声,并迅速跺脚、左右摇晃身体,使尖刺彼此碰撞并抖动,发出唰唰声,主要就是想告诉对手:聪明的话就快走开,哥的这些刺可不是闹着玩的,再靠近就扎你!另外,北美豪猪还会在受到威胁时释放出强烈的气味试图熏走对手。
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法奏效,那么也就只能使出最后的杀手锏——尖刺攻击了。当掠食者(或对豪猪产生威胁的事物)仍然试图靠近豪猪时,豪猪会迅速转身、后退,一气呵成,将位于自己身体中后部的刺戳到对方脸上或身上。疼痛还是次要的,豪猪刺一旦戳进皮肤里,就很难全部拔除,毕竟野生动物没有灵活的双手,扎在爪子和身上的刺可以用牙齿拽下来,面部的刺就真的没什么好办法了。长此以往,被扎的部位会因为活动不畅受到二次损伤,导致恶性感染和寄生虫侵袭,许多被豪猪刺扎的动物就是这么丧生的。
再说说豪猪的刺,其实这些长长短短的刺都是特化后的毛发。豪猪科物种的刺一般都是比较长的、成束的,而美洲豪猪科物种的刺一般都跟普通毛发混杂在一起,有可能看上去都是普通的毛,可一旦进行直接接触,就会被隐藏在毛发中的很多短刺扎伤,可谓是防不胜防。生物课本上曾经讲过我们人类的头发,放大看的话有很多鳞片状结构。在豪猪刺的尖端位置,这些鳞片经过特化,演变成倒逆的微观结构,一旦扎进皮肤或肌肉组织中,就会形成机械黏附,同时从豪猪的毛囊脱落。通俗来讲就是豪猪刺的尖尖有类似倒刺的结构,扎进肉里就会脱离豪猪的身体,挂在目标身上难以摆脱,强行拔出来会造成二次伤害。
虽然从本质上来说,豪猪刺就是特化后的毛发,掉了也可以再度生长,但是脱落后从无到有生长出来并且足够形成伤害,却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豪猪遇到危险并不会一开始就进行尖刺攻击,更不会像某些谣言说的那样把刺发射出去,只会在最后关头才使用这种防御手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饿极了的中大型食肉动物不管不顾一心要攻击豪猪的话,豪猪也一样会陷入危险,因为它们的身体前端和腹部并没有针刺覆盖。一旦被豪猪扎过还没死,很多动物以后就会对豪猪退避三舍,即便是以滚刀肉著称的“平头哥”蜜獾,也一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