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19.6°C-22.6°C
澳元 : 人民币=4.7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北约战略概念、普京经济蓝图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裂变

2022-07-06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北约峰会实现了这一超级军事联盟在观念和组织层面的迭代更新。一个没有俄罗斯的、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世界将走向何方?

北约战略概念、普京经济蓝图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裂变 - 1

近期召开的北约峰会通过了新的战略文件,不仅找到了北约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也规划了未来一段时间北约主要的战略方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长篇演讲中描绘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蓝图。

北约峰会实现了这一超级军事联盟在观念和组织层面的迭代更新,与北约峰会几乎同时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则进一步确认了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的“霸权”面相。一个没有俄罗斯的、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世界将走向何方?在2022年6月的最后两周,我们看到了全球经济体系和安全体系的分道扬镳,全球化的地缘政治基础面临垮塌,不断回归到19世纪后半期的地缘政治结构能支撑21世纪的全球化合作体系吗?北约峰会期间,北约第六次东扩,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一个在冷战期间形成的军事联盟为什么在冷战结束之后没有解体呢?

然而,比北约没有解体更值得关注的是,冷战期间形成的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早已全球化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应该是,为什么经互会解体了,卢布区不复存在了,而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经济秩序却不断更新升级,美元霸权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呢?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世界秩序的真实面相与内在的逻辑,如果不探讨世界秩序的基础和前景,似乎就难以理解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对抗,欧美对俄罗斯超乎想象的经济制裁,同样,也无法理解俄乌战争为何会限定在特定的国家,甚至特定的战场,虽然梅德韦杰夫不断提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警告,但几乎没有人太当回事。

七国集团峰会与北约峰会接连召开,俄罗斯无疑成为西方世界团结起来的的最大的粘合剂。七国集团作为发达经济体的俱乐部,主要探讨的主题是经济和金融,七国集团通过了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而北约峰会通过的《北约2022战略概念》文件更是将俄罗斯视为头号和直接的威胁。可以说,两大峰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团结一致打败俄罗斯,这样的表述和战略方向在三个月之前都是不可想象的。虽然两大峰会也探讨了其他的议题,但俄罗斯才是唯一具有压倒性的议题,更重要的是,无论七国集团还是北约都主动自我设限,将主要的资源和精力用于对付俄罗斯。俄乌战争是欧洲国际关系秩序历史的延伸,也是欧洲国际关系观念的后果,而七国集团和北约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欧洲-大西洋”特性。从更宏观的世界历史视野来说,俄乌战争是欧洲-大西洋世界的一场内战,而欧洲-大西洋模式主导的全球化也被自身的地缘政治裂变所拖累,这似乎是一个合乎欧洲-大西洋历史逻辑的后果。

第一,北约的战略概念进一步强化了欧洲-大西洋地缘政治逻辑,不仅是冷战思维的回归,更是集团政治的“巅峰”。北约在冷战结束之后一直在寻求有力的合法性基础,从人道主义干预到反恐,现在再次回归到传统大国政治以及核威慑。俄罗斯成为头号和直接威胁,恐怖主义则排在了第二位,这是对上一个北约战略规划的重大调整和延续。除了以上两项重大威胁之外,还有中东和北非的冲突、脆弱性和不稳定,显然这体现了法国的利益诉求,中国被首次提及,但并不在突出的位置。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北约对与中国的建设性接触保持开放态度,这与美国所寄望的北约印太化相距甚远。作为战略性文件,北约对“威胁”的认知和识别,既是寻找合法性基础,又是进行安全化动员的过程,从而形成与应对头号威胁相匹配的资源配置、组织架构和战略部署。

第二,北约形成了新的核心任务,而核心中的核心则是传统的威慑与防御。基于新的战略环境的评估,北约将威慑与防御作为头号任务。北约强调自身作为防御性同盟的性质,同时对于成员国的承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强调集体防御第五条的神圣性和权威性,即每个成员国领土和主权免于侵犯。这是对波罗的海等国诉求的回应,原先的目标是这些成员国遭到入侵后180天,北约进行反攻,爱沙尼亚等国认为,这样的承诺和部署意味着波罗的海等国会被俄罗斯从地图上抹掉。为了强化北约东翼国家的威慑力,北约在前沿的军事部署大幅度提升:在西班牙派驻更多的舰艇,在意大利和德国部署更多的防空设施;在英国部署更多的F-35战机;在波兰设立陆军第五军团常设总部;在罗马尼亚部署一个新增的旅级战斗部队。可以看到,北约东翼与俄罗斯形成了一条“硬边界”,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之后,从芬兰到波罗的海国家,经波兰、巴尔干半岛到土耳其,俄罗斯被闭锁于欧洲之外。

第三,北约重申了对乌克兰近乎无上限的支持,同时对战争的责任进行划分,认为俄乌战争的全部责任在俄罗斯。俄乌战争何时结束,何种状态结束,由乌克兰来决定。为什么北约给乌克兰如此广泛的支持?北约秘书长斯托尔腾贝格似乎透露了其中的秘密。他认为:“普京对乌克兰的战争已经打破了欧洲的和平,并造成了自二战以来欧洲最大的安全危机。北约已经以力量和团结作出了回应。而泽连斯基总统的领导力和勇气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种鼓舞。”于北约而言,俄乌战争激活了这一巨型军事同盟,而泽连斯基的韧性则让北约获得了“鼓舞”,所谓的鼓舞就是让北约介入战争,遏制俄罗斯的时间和空间。试想,泽连斯基若如阿富汗总统加尼那样逃离基辅,北约可能也会被刺激到,但未必如当下那样快速而顺利完成战略转型。换句话说,俄乌战争为北约的战略转型提供了直接而有力的理由,而泽连斯基及其领导的乌克兰的抵抗,则为北约的转型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北约峰会期间,对俄乌战争的责任进行的划分,就是完全归咎于俄罗斯。北约提供的军事援助,尤其是重型武器、防空系统等,正在改变战场的天平。在北约峰会期间,俄罗斯军队从蛇岛撤出,敖德萨和摩尔多瓦一线的俄乌态势也在发生转折。北约的军援、乌克兰的人力和政治意志与俄罗斯之间的对撞将决定未来战场的走势。泽连斯基在北约峰会的演讲中提到了结束战争的时间点,即在冬天来临之前,这其中隐含的意思或许是,乌克兰对北约的援助不是没有上限的。那么在冬天来临之前,北约需要加大军援的力度,时间拖得越久,对北约的援助的意愿也是巨大的考验,同时,到了冬天,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会进一步凸显。

第四,在俄乌战争冲击之下,北约的防务支出大增,这是在俄乌战争之前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几年前,北约成员国中只有四个国家的防务开支达到了GDP的2%的水平,防务开支纠纷成为多次北约峰会的焦点问题。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北约的欧洲成员国主动增加了防务开支,尤其是德国,除了将防务开支提高到GDP的2%以外,还增加了1000亿欧元的特别支出。可以预见,在俄乌战争的刺激之下,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将完成国家战略的重大调整,从发展向安全转移,由此,安全开支也会大幅度增加,在国家安全压力之下,很多成本都可以计入战略和安全成本,包括因减少俄罗斯能源进口而增加的成本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遏制俄罗斯威胁而必须支出的战略成本。俄乌战争打破了欧洲在二战后的“和平岛”历史,传统的欧洲战争回归,这必然会造成欧洲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的调整,欧洲巨量的经济财富向军事领域转移。

第五,北约峰会以及北约战略概念进一步确认和强调了北约的大西洋地理属性,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北约强调自身作为欧洲-大西洋安全共同体的属性和地理范围具有两重含义:第一,北约不会全球化,保护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成员国安全是北约的核心功能,北约会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合作与互动,但不会吸纳域外国家作为成员国,由此,我们看到,在北约峰会期间,日、韩、澳、新等亚太国家参与其中,但未来相当长时间不会成为北约的成员国。英国虽然倡导“全球北约”的概念,但并没有得到回应,其中的缘由也是非常明确的。英国脱欧之后以“全球不列颠”身份重新介入世界事务,如果将北约全球化,那英国也可以搭乘便车,实现“全球不列颠”的目标。第二,北约代表着欧洲国际关系思维的极致,自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洲国家和国家体系走上了一条后帝国之路,即均势逻辑、联盟政治以及不断的扩张与战争。两次世界大战证明欧洲-大西洋的国际关系模式造成了世界灾难,冷战在某种程度上冻结了欧洲-大西洋模式的扩张,而冷战结束之后,中东欧地区再次陷入了旧有的国际关系逻辑,处于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国家成为新战场。北约峰会期间接纳新成员,同时表示坚持门户开放的原则,不排除未来吸纳乌克兰等国加入北约。无论乌克兰是否正式加入北约,乌克兰军队已经转变为北约模式,实质上已经北约化了。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一个强大、独立的乌克兰对欧洲-大西洋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

北约新一轮扩张没有改变其作为区域性军事集团的属性,这意味着北约视为核心的集体安全难以全球化,全球安全体系的主要平台依然是联合国体系。需要警惕的是北约模式的扩张。北约未必会印太化,但亚太地区可能会建立小多边的军事同盟体系。在北约峰会期间,日、韩、澳、新四国举行首次四边首脑会晤,这或许是亚太地区未来小多边军事联盟的雏形。于太平洋地区而言,欧洲-大西洋模式是外来的观念,并不代表普适性。相反,欧洲人侵入太平洋地区,造成了动荡与战争,太平洋地区的秩序终归还是要立足于特有的时空基础和历史遗产。欧洲-大西洋模式是国际秩序的一种,而不是全部,更不代表未来。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欧洲-大西洋模式的体现,而太平洋以及亚洲的经验和历史并未反映出来。北约峰会以及新战略强化了其欧洲-大西洋模式的色彩,也明确了其地理属性。

在北约峰会之前,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表了长达1.7万字(中译稿)的演讲,其中提出的一个关键观点就是,单极世界秩序不可逆转地要结束了。普京重点论述的是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金融制裁失败了,卢布汇率止跌企稳。俄乌战争之后,美国和欧盟出台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尤其引人关注的是金融货币制裁。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禁止俄罗斯央行交易,无异于将俄罗斯从全球金融体系中踢了出去。北约峰会期间,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认定俄罗斯国债违约,这是1918年以来俄罗斯首次出现国债违约,虽然违约的金额很小,但这是历史性事件。俄罗斯并非没有钱偿还美元债务,而是因为美元资产被冻结了,俄罗斯将美欧的行为视为“盗窃”。由此产生一个问题:西方如此严厉的制裁,以及对产权和契约的破坏,是否会颠覆美元信用和美元霸权体系呢?

有人认为,俄乌战争结束了30多年来的全球化进程。这一说法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从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演化的角度来看,西方对俄罗斯的金融战无疑是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重大挫折和倒退。作为全球货币金融基础的美元有可能成为战略工具,毫无疑问,这将影响到全球化的深度,即人们会将自己的财富以何种形式存放在何处。人们对财富和财产的稳定预期出现了极大的动摇,这是全球化基石的动摇。然而,这次战争以及对俄罗斯的金融货币制裁是美元霸权的自戕,还是对俄罗斯强有力的遏制和打击呢?

俄乌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货币战,显示出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大裂变。战争的爆发说明全球化的地缘政治出现了结构性断裂,而金融货币变成了战争的武器,则意味着全球化的交易网络的公共性与私有性之间的矛盾凸显。全球金融市场具有公共属性,但扮演公共品角色的美元则是美国的主权货币,在战争的紧急状态之下,美元变成了一件战略利器。

关于美元霸权的分析很多,观点各异。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三天,欧美便采取了空前的金融货币制裁,对俄罗斯进行金融绞杀,尤其是冻结外汇储备这一项,超乎俄罗斯的预期。自2014年积攒的外汇储备,一时之间被欧美给冻结了,所谓的金融的堡垒土崩瓦解。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的确暴露了美元“嚣张的特权”,而普京对美元的批判不过是重复了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欧洲国家的批判而已。欧洲国家批评和反抗美元半个多世纪,推翻了美元霸权了吗?那这次俄罗斯靠一己之力能推翻美元霸权吗?

俄罗斯面对美元嚣张的特权,几乎没有与之缠斗的资本,其境遇甚至不如伊朗。2008年以来,美国对伊朗进行金融制裁,禁止伊朗使用美元进行国际能源交易,其实是遭到了欧盟的反对。而这次对俄罗斯的制裁则是美欧联手,甚至是西方货币体系对俄罗斯的集体行动,不仅美元和欧元参与其中,日元、澳元等国际性货币也参与起来。可以说,俄罗斯面对的是集体霸权的制裁,而这个集体霸权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则是绝对的主导和控制者,无论结算还是储备,占有九成以上的份额。虽然对俄罗斯进行金融制裁的国家是少数,但从金融货币体系来说,这是对俄罗斯的体系性绞杀。俄乌战争以及对俄金融制裁非但没有削弱美元信用,反而强化了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权力。

面对美元霸权,普京提出的反击的思路和战略是另起炉灶,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元体系的新的货币体系,即商品货币体系,进一步说,就是商品-卢布。普京的理由是美联储超发货币,造成流动性泛滥,必然会引发全球性通胀。普京援引一些专家的“客观评估”认为,未来几年将开启国际储备货币换商品的进程,当商品日益短缺时,各国根本没有更好的选择,必须把贬值的外汇储备换成真正的资源,例如粮食、能源和其他原材料。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和判断,普京对俄罗斯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也对卢布汇率的坚挺颇为振奋。然而,全球经济体系和货币体系是否会回到商品本位,或者黄金本位,这样的讨论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不断被提起,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商品或者技术能够成为全球信用的基础或者锚定物。黄金本位已经被放弃了,而且全球黄金与现在的财富存量难以匹配。

至于说俄罗斯在颁布卢布结算令之后汇率企稳,是否意味着俄罗斯摆脱了金融制裁?并非如此。当卢布与国际金融市场脱钩和隔离之后,汇率的浮动和变化已经不具有太大的参考意义了。一方面,卢布结算令意味着卢布锚定了天然气和黄金,实际上卢布回到了商品本位,除非俄罗斯创建一个卢布区,否则卢布只是俄罗斯国内货币,与国际货币市场的联系被切断了。俄罗斯实行外汇管制,在卢布高估后锚定黄金,实际上卢布汇率体现的是黄金的价值而非卢布本身。另外,俄罗斯的大部分进口被禁止,而原油和天然气出口主要以卢布结算,等于说出口能源换回的是不具有国际流通性的卢布。而俄罗斯的工业体系,包括军工生产复合体都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产品和技术。进口停滞之后,俄罗斯的生产能力,包括能源和军工生产都会受到限制,当库存耗竭之后,俄罗斯经济和战争能力的可持续性都是问题。

七国集团峰会期间,有两项政策会对卢布汇率构成重大挑战。一是欧美禁止进口俄罗斯黄金;二是对俄罗斯原油进行限价,同时以俄罗斯征收的关税来补贴乌克兰。伦敦和纽约是全球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对俄罗斯的黄金禁令意味着俄罗斯1300亿美元的黄金被冻结了,即便俄罗斯绕开制裁进行出口,也只能压低价格以寻找买家。而对原油限价以及因取消对俄罗斯的“最惠国待遇”而增加的关税,其收入用于资助乌克兰,换句话说,俄乌战争变成了俄罗斯自己打自己。

俄乌战争揭示了当今国际秩序的真实面目和内在逻辑,进一步说,国际秩序依然带有强烈的欧洲-大西洋模式的色彩。俄罗斯已经掉入到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的全球化与北约为主导的安全体系的区域属性形成的夹缝之中。俄罗斯所拥有的高超音速导弹、核武器等战略性武器造成了俄罗斯具有战略优势、尤其是对乌克兰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幻觉;欧美所主导的国际经济、金融货币体系,作为无形的粘性权力网络的杀伤力,在俄乌战争之后显露出来。

因俄乌战争,北约被激活且战略升级;因俄乌战争,美元霸权体系集结为集体霸权。欧洲-大西洋国际秩序因作为“他者”的敌人而集结和联盟。可以预见,在俄乌战争之后,欧洲-大西洋体系还会继续寻找“敌人”,主动或者被动成为其“敌人”的他者在遭遇重大损失之后,变成了西方维系团结的“成本”。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