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9日 14.5°C-18.7°C
澳元 : 人民币=4.7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

2018-09-19 来源: 苏泓月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

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明·张岱《林和靖墓柱铭》

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 - 1

主笔/苏泓月

学者、作家,《时尚芭莎》文化艺术总监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艺术与汉传佛教

2016年“中国好书”奖、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得主

迷信隐士的人当中,有不少迷信孤山处士林逋。

关于他的生年,史无记载,关于他的生平,有几个关键词:好古,嗜学,隐居西湖,终身不仕,梅妻鹤子。

传说其人性情极恬淡,淡得不像真实世界中的人,他常驾舟湖上,有客至,书童便留客在家,同时放出一只鹤,他远远地看见空中的白鸟,即掉舟而返。

依梅尧臣、曾巩等旧说倒推,林处士卒年六十一,时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他应是生于北宋建国初期,宋太祖开宝元年(968)。

林氏世居钱塘,祖父林克已,在吴越忠懿王钱俶时期官通儒院学士,至处士一代,家道贫落,又少时失祜,这为处士不趋荣利的一生做了恰好注解。

大约三十八岁之前,处士放游江、淮一带,在历阳(今安徽和县),与朱仲方、马仲文等文友结诗社,还曾客居临江(今江西抚州),慧眼识得新晋进士李谘,成为知交。

林处士的隐居生涯,在三十八岁之后,归居西湖,择孤山一隅造小园,植种花木,过闲淡的诗酒生活,往来交流者多为僧人、官员,二十年不入杭州城,做烟火繁华之乡的冷淡邻居。

宋真宗年间数次赐其粟帛,诏地方长官岁时劳问,后来林处士病殁,宋仁宗赐谥号“和靖先生”,并赐其家米五十石,帛五十匹。

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 - 2

林和靖与他的“梅妻鹤子”

因此和靖先生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他生前死后享用二代帝王赐的粟帛,却临入土也不忘嘲讽皇帝。

当时念故的李谘为其素服守葬治丧,并刻下处士遗句纳入坟中,墓址靠近隐居的结庐,处士生前已经选好,遗句世传是这一首:“湖上青山对结庐,亭前修竹亦萧疎。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林处士借曾泰山封禅的茂陵汉武帝暗喻搞封禅大典的宋真宗,以司马相如遗作《封禅书》讽当时为宋真宗封禅一事制造各种假符瑞的廷臣和地方文人,以显示自己的高洁脱俗。

为何呢?真宗封禅发生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此前一两年间,林处士在西湖边尚未引起朝廷的注意,当时的知州薛映常与他往来,到了大中祥符初年,薛映的继任王济体察民情,林处士很快投书求见,用的文体是官样公文通行的“俪偶声律”,王济阅后,说身在草泽的隐士,文章应该稽古,且不以王侯为友,若是文学之士,那他的修辞应该诚垦,然而林逋两样皆失。

不过王济还是向朝廷以文学名义举荐他,朝廷不纳,仅是下诏赐帛。

约两年后,两浙转运使陈尧叟再次向朝廷举荐林处士,得到的答复仍是赐粟帛。

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 - 3

《林和靖赏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林处士真的没有入仕之心吗?北宋开国,提倡风俗淳厚,林处士既不能入朝,那么继续做隐士,有地方官员的岁时劳问,有赐御的粟帛,隐士的姿态有了,朝廷礼贤下士的姿态也有了。

天圣三年(1024)至天圣六年(1028),范仲淹数次访林,林处士诗《送范寺丞》将他比作擅赋的司马相如、常上书给朝廷的梅福,范仲淹则称颂朝廷赐粟帛之举,“唐虞重逸人,束帛降何频。风俗因君厚,文章至老淳。”

林处士手稿,故宫博物院现存一卷《自书诗》,顾名思义,自己书写自己的诗作,录有一首五言诗和四首七言诗,虽不算处士诗中的佳品,但墨迹珍贵,后面又附一位著名林粉—苏东坡的长跋,可说是行书双璧,宋诗双珍。

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 - 4

《林和靖诗意图》

五首诗,为一个远道而来的访客而抄,这位客人姓丁,称“殿直”,是负责仪卫监察一类的官员,他由沂(山东)南下至闽(福建),正好路过杭州,顺道西湖边访林,彼时林处士正缠绵病榻,便草录些之前的诗作当礼。

他在落款时记写年份“时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此是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 林处士年五十七,十四年后,苏东坡出生。

东坡先生披阅林处士《自书诗》时,应是第二次赴杭任职期间,早年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时已经做了一些整治西湖的工程,这回重来杭州升任知州,见湖面已临近干涸,立即上书请求整治,他说杭州没有西湖,就像人没有眉目,于是通漕修闸,筑堤防患,从北山到孤山,堤上植芙蓉和柳,湖中种菱以清除杂草。

自然景观收拾好,人文景观当然不能忽视,据《苏轼年谱》,宋哲宗元佑六年(1091),他为邻近水仙王庙的林和靖祠堂配供水仙,称其“清节映世”,此事被他写入《自书诗》后的诗跋,因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故东坡留在手卷上的笔墨,不晚于此年,时五十四岁。

钱塘原住民、盖皇章的隐士林和靖,从此成了一张独特的景区名片。我这么说,你可能不甚满意,是啊,他是写出“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佳句的林和靖。

他确实是会写诗的林和靖,天圣年间,梅尧臣曾经听闻其名,人们说他的诗“贵重如宝玉”,“崭崭有声,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即之愈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也”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特地与僧友虚白上人一同雪中访林,自此结为好友。

有人见林处士以行书作诗,随后丢弃,便问为何不录存以传后世,处士说“不欲以诗取名于林泉,况后世耶?”林泉:山林泉石,泛指文人隐士。

意思是我又不打算靠诗在隐士圈留名。林处士殁后,侄孙林大年收集生平所作,请梅尧臣为诗集作序。

如果林处士真的随作随弃,哪里来的这一卷《自书诗》,五首诗没有一首是为丁殿直而写,均是他自己的存录。

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 - 5

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 - 6

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 - 7

北宋 林逋《自书诗》卷(节选)

纸本,手卷,帖心:纵32cm,横306.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且看第一首《松扇》,前附“制诰李舍人以松扇二柄并诗为遗上次来韵”,《全宋诗》有收录,题为《李翰林寄松扇及诗乃答之》。

李舍人或李翰林,即前文提到的进士李谘,宋真宗时代曾任知制诰,相当于唐代的中书舍人,又右迁翰林学士,《松扇》诗作于景德或天禧年间,不晚于1022年,诗云:“编松为箑寄山中,兼得紫微诗一通。入手凉生殊自慰,可烦长听隐居风。”

在孤山,林处士收到李谘寄来的松扇和诗,中书舍人又称“紫微郎”,因此他的诗又叫“紫微诗”,林处士轻挥松扇,习习凉风,为幽隐枯寂的书斋带来些许安慰,静止的时间仿佛也生动起来。

这首诗写的很一般,可视作林处士与官仕之间的往来证明,在他存世的三百多首诗里,大约有数十首这样的见证,如《送王舍人罢两浙宪赴阙》《寄钱紫微》《淮甸城居寄任刺史》《送马程知江州德安》等。

在丁殿直来访时期,杭州知州李及是林宅的常客,李及为官清简,为人清高,在杭一年,从不去闹市,惟一购入的是白乐天诗集,他会避开热闹,悄悄去林处士那里清谈直到天晚。

李及寻访的林宅,由他的前任知州王随的出资新建,王随在天禧四年(1020)至乾兴元年(1022)治杭,此期间与林处士唱和,更是出俸钱为他建新庐,为此,林处士写了一封谢启,语气喜惊,装饰频频,“夫何至陋之穷居,获此不朽之奇事?”

并表示他的新庐“且复构他山之坚润,刊群言之鸿丽,珠联绮错,雕缛相照,辇植置立,贲于空林,信可以夺山水之清晖,发斗牛之宝气者矣。”

《全宋诗》中有一首林处士赠王随一行官员的诗《和王给事同诸官留题》,直接道明心愿:“千兵款户迂红旆,四壁留题拂紫苔。他日北山传故事,愿将猿鹤比云来。”他不是不欲以诗取名于林泉吗?他相当有取名于林泉之心,只是不愿仅仅凭一些诗而已。

《自书诗》之二《孤山雪中写望》,林处士的人生有一半是在交朋友,另一半则是养习他交朋友的资本—隐逸生活美学,以西湖孤山为中心,他有几个美学上的重要贡献,“雪西湖”便是其一。

梅尧臣在雪中访过林宅,李及在雪中访过林宅,梅尧臣有三首忆旧诗《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展现了这样的画面:乘野艇穿过湖面,泊岸寻找他的松下茅庐,峰回路转,折竹压篱,遇见迎客的书童和家犬,入得门来,案上已置备山葛与棠梨,还有酒,此时哪顾得寒风刺襟,当然是相聚畅饮,一想到归返,人就懒了。

赏雪、饮酒,比晚明张岱《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早了三百年。

林处士这首《孤山雪中写望》,是从茅庐主人的角度,朝外面的世界远观,“片山兼水绕,晴雪复漫漫。一径何人到,中林尽日看。远分樵载重,斜压苇丛乾。楼阁严城寺,疏钟动晚寒。”

像一张水墨小稿,轻描淡写,水绕群山,白雪皑皑,何人沿着曲径而来,且向林中看去,劳作的樵人像一个凝重的墨点,动作缓慢沉重,却给轻灵的画面添加一丝人间生气,山中一片宁静,惟有寺院里的晚钟,敲动寒天。

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 - 8

南宋马远《林和靖月下赏梅图》

24.5厘米,横38.6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张岱是绍兴人,却写尽西湖风月,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林粉。

在《西湖梦寻》中,他解释何为孤山:“《水经注》曰: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梅花屿介于两湖之间,四面严峦,一无所丽,故曰孤也。是地水望澄明,皦焉沖照,亭观绣峙,两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

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 - 9

《西湖梦寻》原作字画

严格来说,孤山不是一座山,它是西湖内、外湖间的岛屿,它孤峙独存的自然形态,孤放萧寒的隐逸气质,因林处士诗句而孤临天下;孤山又因林处士诗句而不孤,知音一代代渐多,人们纷至而来,其中就包括张岱。

张岱特别提到:“山麓多梅,为林和靖放鹤之地。”林和靖放鹤之地多梅花,是后来的发生,林和靖放鹤一事,在当时是真实存在的。

《自书诗》其三《孤山从上人林亭写望》就描绘这样的图景:“林表秋山白鸟飞,此中幽致世还稀。谁家岸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自书诗》作为林处士存世最大篇幅的手迹,伴随林处士的传说成为永久不得出境的国宝文物,这里格外有一个趣点是应证了他当年写给王随的那句诗:“他日北山传故事,愿将猿鹤比云来。”

白鸟,泛指白色羽毛的鹤、鹭类飞鸟,在林处士诗中多指白鹤。鹤崇拜和隐逸思想一样,从汉晋仙道之风而来,鹤是仙禽,仙人乘鸾驾鹤,隐士闲亭放鹤,昔日白居易有“碧落留云住,青冥放鹤还。”僧皎然有“逢泉破石弄,放鹤向云看。”

在林处士这里被升华了一点,他赏鹤、养鹤,与鹤为伴,如他的《湖上隐居》“湖水入篱山绕舍,隐居应与世相违。闲门自掩苍苔色,来客时惊白鸟飞。”

烟雨蒙蒙的山间,偶有一两只白鹤起落翩跹,无论隐士闭门静处,还是泛舟湖上,孤山一隅飞起的白鹤,竟被设计成访客到来的奇特信号,此时,鹤不再仅是观赏对象,它成为主人家的一员,甚至被拟人化,本文开始说的便是。

这首《孤山从上人林亭写望》,在《全宋诗》中题曰《易从师山亭》,它还体现了林处士和僧道之间的往来,林处士诗中除了这位易从上人,还有《招思齐上人》“寒云片段浮重巘,白鸟横斜入远空。”

《送长吉上人》“茗试幽人井,香焚贾客船。”《赠金陵明上人》“长因对清话,山阁转松阴。”《送然上人南还》“囊携琴谱与诗稿,寄卧船窗一榻深。”

另,天台宗山外派高僧、孤山玛瑙院的智圆大师,有诗赠林处士:“深居猿鸟共忘机,荀孟才华鹤氅衣。”

观鹤、品茗、谈禅、抚琴,雅事总与环境互相衬映,或孤山静庐望水云,或湖上轻舟对晴空。

《自书诗》其四《送史殿省典封川》,《全宋诗》名《送史殿省之任封州》,又体现林处士和官仕之间的交往,他借花献佛,把写给史殿省的诗抄送给丁殿省。

此诗共两阕,前一阕很世俗,“炎方将命选朝伦,治行何尝下古人。拥旆肯辞临远都,登舻还喜奉慈亲。”

后一阕转入唯美,出现林处士又一重要美学意象—梅花,诗曰:“水连芳草江南地,烟隔寒梅岭上春。若过中途值归雁,慰怀能与致音尘。”

林处士咏梅、种梅,取意幽冷孤寒,仅一株两株而已,流传最广的是《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姜白石为此作《疏影》《暗香》两曲并填词,“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世传林处士梅妻鹤子,以梅为妻,视鹤为子,是元朝人的演绎,给林处士增添了不少清奇色彩,特别是至正年间,儒学提举余谦重修林处士墓,在孤山植数百株梅花树,建一座梅亭,又有一位陈子安,说妻梅子鹤,不能光有梅没有鹤,于是将一只鹤放生在孤山,并筑一间鹤亭,与梅亭两相映。

到了明代,袁宏道《孤山小记》说起无妻无子的孤山处士:“妻梅子鹤,是世间第一种便宜人。我辈只为有了妻子,便惹许多俗事,撇之不得,傍之可厌,如衣败絮,行荆棘中,步步牵挂。”

林处士的孤身一人,其实并不孤独,自是一种难得的逍遥,林处士之后西湖畔无妻无子的诗人,则被视为“孤山后身”。

《自书诗》其五《春日斋中偶成》,诗曰:“空阶重叠上垣衣,白昼初长社燕归。落尽海棠人卧病,东风时复动柴扉。”

林处士的隐逸美学,少不了中国文人一向有的“病”态,甚至是无“病”不文人,白居易深谙其道“暮钟寒鸟聚,秋雨病僧闲。”文人作诗画画,总离不了这几个意象:苍茫天接地,晚钟伴乌啼,秋风随秋雨,老僧病且闲。

与之相应必有空阶、落花、草堂、薄衫、归燕等词,病是自怜,表达无为、清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与孤山相应的孤芳、孤云、孤亭、孤立气脉相通。

后人颂林处士“高治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贫病交加,馋酒恋花,加之半床琴书,仿佛就是隐士的标准形象,还必须瘦,瘦骨即风骨。

在林处士的存世诗文中,“病”字出现了不下三十二次,以病入题如《病中》诗二首《病中谢冯彭年见访》《又和病起》,隐士日常病姿是 “独有闭关孤隐者,一轩贫病在颜瓢。”(《雪三首》其一)应酬的病姿是“久贫惭嗜酒,多病负穷经。”(《和史宫赞》)还有耍泼的病姿“强接俗庸中反道,敢嫌贫病是欺天。”(《城中书事》)可谓花式病姿的教课书。

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 - 10

《十竹斋笺谱》 林和靖

在《自书诗》的最后,林处士题识“殿直丁君自沂适闽,舣舟惠顾,晤语未几,且以拙诗为索。病中援笔勉书数章,少塞好事之意耳。” 病中书,必须人家来索,隐士结庐,开门见山,客来称病,这时候,必不能写“珠联绮错,雕缛相照,辇植置立,贲于空林,信可以夺山水之清晖……”

云云,场面话让人舒服,场面事让人精神,隐士是林处士的职业,“病”是一种职业精神。与林处士同时代的进士许洞,是位狂狷的文士,他曾作讽林诗,云:“寺里掇斋饥老鼠,林间吟嗽病猕猴,豪民送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

前两句讽他的瘦态病姿,后两句意思是,豪仕来送物资,林处士像鹅一样伸出长长的颈,而普通人临门探访,林处士闭门像缩头龟鳖。

话说的很过份。许洞还做过一件过份的事,他和僧人会诗,拿出一张纸,出了一道题,凡纸上有的词,诗中不能用,这些词是: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结果无一人能作,搁笔散会。

五首《自书诗》后,再读苏东坡的诗跋,我们今天如果去杭州,总会见到这样的标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看苏东坡怎么写的,一开始便是西湖画卷,先把百姓夸一遍:“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绿。不论世外隐君子,傭儿贩妇皆冰玉。”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亚于弘一当年写泉州“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再细写冰玉之中的精华林处士,可谓神貌诗才俱全,虽然他没见过真容,但是可以想象,“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眸子瞭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

林处士遗风满西湖,踏遍西湖看不尽,林处士遗句自然是人文西湖的高光亮点,“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最后以水仙配飨林和靖祠堂一事为结,“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此前,唐人建白公祠纪念曾任杭州刺史、治西湖有功的白居易,东坡之后林和靖祠盛,再后来,西湖有三贤祠,加上东坡居士三人一起“封禅”。

北宋时,《自诗书》即入内府秘阁珍藏,明清又在文人收藏家手里,保存相对安稳,可谓传承有续,乾隆帝五次南巡,总带着这卷林处士《自诗书》,对着西湖孤山放鹤亭,展卷畅神,兴起就题诗。再经历溥仪出宫将其赏溥杰,最后复归故宫博物院。

一代代人迷梦舒展,笔墨渲染,成就林处士隐逸神话,断桥残雪,踏雪寻梅,暗香凉月,孤山松篁,林亭放鹤……,甚至林墓随葬,都有不同版本的演绎,元代释氏豪横,改观为寺,江南释教头目杨连真伽狂掘陵墓,林墓未免于难,一说墓开后,仅见端砚,一说墓开后,仅存玉簪,到张岱《西湖梦寻》,二说合一,林处士墓中惟有砚与簪,于是梅妻鹤子又多一层解读。

林处士其人,如玉树迷烟,远观是真;林处士美学,如瑶葩洒雪,细赏其妙,如月夜清凉梦一场,甘醉者得之。

本文原载于《时尚芭莎》9月下 艺术专栏

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 - 11

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大宋官方认证的隐士 - 12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