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3日 10.9°C-15.1°C
澳元 : 人民币=4.8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王震之子王军,铁腕掌舵中信27年,被评:没留败笔和遗憾的企业家

2021-09-12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资本是无情的,资本家是无情剥削劳动群众的。这一点,想必是很多“打工人”的共识。一般来说,一个强大商业帝国的建立,是在残酷的剥削、压榨和利益争夺的基础之上。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例子太多,社会上才会有“无奸不商”的说法。可万事总有例外。无论在哪个年代,总有一些人的出现能够打破世人的认知。

打破“无奸不商”这一说法的代表人物,或许非王军莫属。王震之子王军,铁腕掌舵中信27年,被人称为“没留任何败笔的企业家”。能够赢得世人如此高的赞许,不禁让人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厉害人物。

王震之子王军,铁腕掌舵中信27年,被评:没留败笔和遗憾的企业家 - 1

红色基因传承的家庭

乍然提起王军,想必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个人样的人物。但若是说起王军的父亲王震,那或许就有人直接竖起大拇指了。

王震是个军人,也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王震的妻子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读书人,出身于名门。1941年,王震与妻子的孩子降生,他们为孩子取名为“王军”。

军人家庭往往家风严谨,红色气息浓厚,王震的家庭也是如此。在父亲的影响下,王军很小的时候就树立了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远大理想。

王震之子王军,铁腕掌舵中信27年,被评:没留败笔和遗憾的企业家 - 2

在父亲的教育下,他渐渐明白了什么是正直、什么是有责任感。很好理解,在一个坚定传承着红色基因的家庭里,一个孩子很容易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社会栋梁。

同时,母亲较高的文化素养也为王军的幼年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母亲告诉他,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对此,王军深信不疑。

王军8岁大时,新中国已经成立,社会渐趋稳定,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渐渐起步。可以说,王军出生在一个很好的年代。王军19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继续接受红色教育,并接触到了一些先进的装备制造知识。

王震之子王军,铁腕掌舵中信27年,被评:没留败笔和遗憾的企业家 - 3

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期间,王军很好地践行了踏实认真的家族传统,扎实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总结了许多珍贵的实践经验。毕业以后,王军先后在江南造船厂和武昌造船厂担任工程师。

家庭背景强大,个人表现优秀。这样一个人,若是一直待在公职单位,也必然大有可为。可在父亲军旅生活的影响下,王军的内心也有一颗从军报国的心。

1977年,王军离开了工作稳定的单位,选择进入人民海军服役。一年的服役经历让王军与父亲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也让他的意志力和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王震之子王军,铁腕掌舵中信27年,被评:没留败笔和遗憾的企业家 - 4

1979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袭来。荣毅仁顺应时代趋势,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他邀请王军到公司任职。

从这家公司开始,王军的商业传奇正式揭开序幕。

铁腕掌权27年,带领企业杀出重围

中国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创立初期,企业发展之路困难重重。在企业向前发展的道路上,王军和公司一起成长。

王震之子王军,铁腕掌舵中信27年,被评:没留败笔和遗憾的企业家 - 5

中信的前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撑,到1988年,中信公司已经成长为一个业务范围较广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王军作为企业的第一批创建者之一,也渐渐成长为集团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

1993年,王军担任公司总经理。从这一年起,王军算是真正接手中信的经营管理。用王军自己的话来说,也就是从这一年起,他开始失眠了。

在外界看来,那时的中信集团已经是一个涉猎范围广泛的国际性企业集团了。但从基层员工一点点做到公司管理层的王军深刻明白,这一切不过是虚假的表象罢了。看似辉煌的企业,实则疾病缠身,一身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震之子王军,铁腕掌舵中信27年,被评:没留败笔和遗憾的企业家 - 6

王军刚刚出任公司总经理的时候,这个庞大的集团里只有200万现金资产。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公司面临着极大的财务危机,若是不立刻改变,公司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王军立刻向子公司借钱缓解危机,并进行业务整合。

之后,王军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果断爽快的手段砍掉了公司许多重复投资,保留有价值的投资,将企业的资产结构进行了大清理、大洗盘。

1994年,王军担任中信集团第三任董事长。这一年,他决定成立证券部。但由于一些原因,中信旗下的兴业公司并未贯彻执行该决定。为此,王军将兴业公司的总经理喊到办公室,训斥他不想干就直接递交辞职报告滚蛋。

王震之子王军,铁腕掌舵中信27年,被评:没留败笔和遗憾的企业家 - 7

在一年又一年的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中,王军的铁腕作风成为了带领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他一次次力挽狂澜,将企业从破产的边缘盘活。

一生倔强,不留任何败笔

无论在哪个年代,铁腕掌舵的人总是容易背负骂名。因为他们的雷厉风行,会让人感到疏远和不可靠近。王军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充满威信又充满争议的一个人。

上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王军顶着压力和骂名制定了一系列决策,最终带领企业成功抵御住金融风暴的袭击。这样的成功,在当时是很罕见的。

王震之子王军,铁腕掌舵中信27年,被评:没留败笔和遗憾的企业家 - 8

金融危机爆发前,王军以32元每股的价格转让了中信泰富6亿股股份。开盘交易时,每股股价上涨了六元钱,6亿股损失高达36亿元。为此,员工及高层领导纷纷指责他的无知。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经济环境紧缩,许多债台高筑的企业很快陷入现金流危机而倒闭,可中信却傲然凭借出让股权获得的100亿现金安然度过难关。

经此一事,王军的决策再难有人质疑,中信的发展之路也越发平稳。

2006年,王军卸任中信集团董事长一职,结束了他27年的中信工作生涯。中信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王军服务中信27年以来,没有留下任何的败笔和遗憾。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王震之子王军,铁腕掌舵中信27年,被评:没留败笔和遗憾的企业家 - 9

小结:

王军是一个身上流淌着红色基因的企业家,他一生清廉正直,光明磊落。纵然他的铁血手段被人诟病,但他也坚定地走好了自己的路。2019年,王军因病逝世,享年78岁。

王军,是中信集团的传奇。他的胆气和气魄,将始终熠熠生辉。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