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4日 21.1°C-24.0°C
澳元 : 人民币=4.77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2021-11-0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导读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襄阳之战爆发。战事初期,关羽连战连捷,一度逼得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但随后风云突变,孙权背弃盟约,兵分两路从背后袭击关羽。其中吕蒙夺取了南郡,使关羽失去了根据地;而陆逊则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控制了峡口,堵上关羽西回益州的大门。随后,关羽退守麦城,并在往临沮转移时中了吴军埋伏,最终与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1

南郡失守后,被迫从樊城撤围退走。但是,凭借着压倒性的水军优势,关羽仍然牢牢地控制着沔水,而此时吴军尚远在江陵,也无法威胁到他。另外,曹操为了不让孙权渔翁得利,已经给曹仁下达了不得追击关羽的指令。在这种情况下,关羽最佳的退却路线,是利用水军优势,逆汉水向东三郡方向前行,到达汉中。

然而,关羽却舍近求远,从襄阳掉头朝江陵方向退却,可谓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更令人迷惑的是,据《水经·江水注》的记载,随后关羽又以“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为由,拒绝进攻江陵城,转而退守麦城。也就是说,关羽虽然朝江陵的方向行军,但是,他的目的地却不是江陵,而是麦城。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2

那么问题来了,关羽为何要舍近求远,放弃从汉水撤回汉中的最佳路线,转而选择退守麦城?这是他慌不择路的权宜之计,还是经过精心策划的退却路线?

要搞清楚以上问题,首先要从关羽在襄阳之战前的备战情况说起。

襄阳之战:关羽十年磨一剑的杰作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随后攻取了荆州南部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关羽受封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 樊城两城,襄阳之战爆发。此时,关羽已镇守荆州整整十年,期间从未出过大差错。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3

今天,我们不讨论关羽发动襄阳之战的时机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只讨论襄阳之战究竟是关羽在仓促之间发起,还是他十年磨一剑的杰作。而答案,则可从关羽在荆州十年的所作所为中得到。

1、确立战略优势:上庸—江陵—宜都遥相呼应

荆州虽然在刘备集团手中,但是,北边有曹魏虎视眈眈,东边又有孙权念念不忘,形势非常险恶。在刘备出任荆州牧期间,由于实力不济,只能战战兢兢地在魏、吴之间的夹缝中生存。对此,诸葛亮实言:“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腑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4

不过,在关羽主持荆州政务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关羽将治所从南岸的公安迁至北岸的江陵,并将旧城向南延伸,在新、旧城区之间加筑城墙使其相互隔离,同时增筑、加固江陵城墙,确立了江陵政治中心的地位。

在军事上,江陵、公安分别位于长江北、南两岸,互为犄角,同时,江陵、公安、宜都三地组成攻防铁三角体系;另外,东三郡的蜀军亦可随时顺流而下支援荆州。在襄阳之战前,吕蒙对孙权说过:“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由此可见,关羽主政后,确立了荆州的战略优势。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5

2、训练水师:具有压倒性优势

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三国志·关羽传》

据史料记载,早在赤壁之战前,关羽手下就有一支相当规模的水师了。准确地说,是在刘备驻守樊城期间,关羽就开始组建、训练水师了。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就是以关羽手中有“水军精甲万人”作为筹码,才让孙权同意与刘备联合对抗曹的。

在襄阳之战前,关羽的水师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更上一层楼,全方面碾压曹魏的水军。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6

3、备战:未雨绸缪

在襄阳之战中,关羽之所以能水淹于禁的七军,除了他本人勇冠三军,以及拥有强悍的水师之外,还有另外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那就是大船与秋汛。

秋汛时汉水必暴涨,此时樊城必被淹。这是当年关羽随刘备镇守樊城时就已经知道的事。同时,要想在洪水中来去自如,就必须乘坐大船,小船则会被洪水冲翻。正因如此,关羽才选择在秋七月发动襄阳之战,并提前备好了大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曹魏一方的将领则是懵懵懂懂,曹仁竟在汛期将于禁及庞德两员大将派驻低洼地带,而在洪水淹至后,于禁、庞德等人又因为没有大船而被洪水围困,成了瓮中之鳖。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7

另外,赤壁之战结束不久,关羽就开始在汉津(长坂坡之战时,关羽接刘备等人上船的地方)渡口附近的荆城打造船只、训练水军,伺机北伐。曹魏大将文聘对此有所警惕,曾在寻口大战后,又攻打汉津渡口、荆城,烧毁了关羽的辎重、战船,此事在《三国志·文聘传》中有记载:“(文聘)又攻羽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

由此可见,在战前准备工作方面,关羽完胜以曹仁为首的曹魏众将。

综上所述,关羽发动襄阳之战,并不是仓促间作出的草率决定,而是他十年磨一剑的杰作。不过,关羽更多是从军事方面去考虑问题、制定对策,他没有认识到“谋”的重要性。从而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8

抉择:与荆州共存亡,

关羽在四冢被徐晃击败后,被迫撤了樊城之围。但祸不单行,随后又传来南郡失守的消息,这意味着关羽失去了苦心经营十年之久的根据地。

此时,摆在关羽面前的选项,有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是逆汉水而行,经东三郡撤回汉中;中策是先从襄阳沿沮水到达临沮,再从临沮直达夷陵北(夷陵之战后,被困在夷陵北岸的黄权,就是沿此路线到达宛城襄阳的),然后再逆长江回到西蜀,当然也可出峡口攻打江陵;而下策,则是从襄阳前线撤军南下,直接攻打江陵。

最终,关羽放弃上、中两策,选择了难度最大、危险系数最高的下策。在当时的形势之下,他选择与荆州共存亡,并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而是基于以下理由。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9

1、军力:荆州军实力犹存

关羽虽然被徐晃击败,被迫从樊城撤围退走,不过,曹操为了让关羽与孙权鹬蚌相争,给曹仁下达了不追击关羽的指令,这使得关羽的荆州军损失不大。也就是说,荆州军实力犹存,仍可一战。

对于关羽这种级别的将领来说,只要有理论上的可能,就必须战斗到底,更何况是在实力犹存的情况下。所以,关羽不可能选择在此时撤回西川。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10

2、人和:江陵新降,人心未附吴

江陵、公安两城虽然落在东吴手中,但是,关羽已在荆州潜心经营达十年之久,期间他“恩信大行”,深得民心。因此,虽然麋芳、傅士仁两人举城投敌,但老百姓人心未完全归附东吴。

东吴虞翻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麋芳投降时,对吕蒙说:“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而结果正如他所料,城中果然有埋伏,多亏吕蒙接纳了他的劝告,才使此次伏击不成功。

因此,趁吕蒙立足未稳之时,关羽如果从襄阳前线回师,杀一个回马枪,那么,是有很大的几率夺回江陵的。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11

3、地利:与东征的夷道蜀军夹击江陵

上面说过,关羽在荆州的经营颇为成功。他不仅训练出了一支无敌的水师,而且建立了由江陵、公安、夷道(宜都郡治所)三地组成的铁三角攻防体系(军事布局)。三城之间互相响应,进可攻、退可守,使曹魏、东吴不敢越雷池一步。

在吕蒙白衣渡江夺取江陵、公安后,宜都郡还在蜀军手中。此时,如果关羽从襄阳南下,与沿长江东进的宜都郡蜀军夹击江陵,则重夺江陵并非不可能。

综上所述,东吴虽然夺了南郡,但关羽前线军队实力犹存,仍可一战。更重要的是,此时形势虽然严峻,但相对于东吴来说,关羽在人和、地利方面仍具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不可能以败军之将的身份入蜀。他决定兵行险招,率在襄樊前线的军队掉头南下,要从吕蒙手中夺回江陵(南郡)。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12

救赎:退守麦城,意在宜都

得知南郡失守后,关羽紧急回师江陵。据史书记载,关羽在回师途中,竟曾“数使人与蒙相闻”。这不禁令人费解,他为何要让吕蒙了解自己的行军信息呢?

事实上,这是关羽的疑兵之计。关羽开始确实是回师攻打江陵的,但是,当他在半路听到宜都失守的消息后,就启动B计划,以“此城(江陵)吾所筑,不可攻也”为由,放弃攻打江陵的原定计划,转而退守麦城。这是因为在宜都失守后,东吴的宜都、江陵、公安铁三角攻防体系随之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关羽仅凭手中有限的兵力,攻打江陵可以说是毫无胜算。因此,他就故意向吕蒙透露行军信息,想借此稳住东吴众将,为退守麦城创造有利的环境。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13

那么,关羽为何要退守麦城?

大多数人认为,选择退守麦城,是关羽在仓促之间做出的决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退往东三郡。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关羽如果要退往东三郡,那么,直接从襄樊前线逆汉水而上就可实现,不必如此大费周折。

其次,关羽身居高位,是蜀汉阵营四方将军之首,如果以败军之将的身份入蜀,这是“刚而自矜”的关羽绝不能接受的耻辱。

再次,作为诸葛亮及《隆中对》的忠实拥趸,关羽深知一旦荆州失守,就意味着蜀汉失去了半壁江山。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14

因此,关羽绝不会当逃兵,他只能与荆州共存亡。这就是关羽拒绝从襄阳取道东三郡入蜀的原因。

既然关羽退守麦城的目的,并不是要撤退至东三郡,那么,他意欲何为?这一点,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说明,不过,我们可以从稍后进行的夷陵之战中找到答案。

夷陵之战后,由于东吴军队封锁了江面,被困在(长)江北夷陵的蜀国镇北将军黄权,无法返回蜀地。无奈之下,他只好率部经临沮到达襄阳,向魏国军投降。也就是说,从临沮可直达江北夷陵。

事实上,夷陵西入三峡,北上临沮(北边与临沮县接壤),东抵江陵,南到武陵郡治临沅,是水、陆四通的转运枢纽。其中,夷陵道是夷陵城通往当阳、江陵和襄阳的驿道。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15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十二月,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 “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另据《水经·漳水注》记载,“漳水又南历临沮县之漳(同章)乡南。昔关羽保麦城,诈降而遁,潘璋斩之于此。”也就是说,当年关羽正是从麦城去临沮的路上被害的。

当时临沮还在蜀军手中,一旦关羽成功到达临沮,就可合并临沮之守军,以及刘封、孟达东三郡的兵力(当年孟达就是从宜都出发,经临沮北取房陵),沿着后来黄权降魏的路线到达江北夷陵,进而夺取夷道,拿下宜都郡,再次为蜀汉打通征吴通道。

综上所述,在丢失南郡后,关羽的敌人已经从曹魏变成东吴。他退守麦城的真正目的,是想合并临沮、东三郡两地的兵力,一鼓作气夺下宜都郡。这,也是关羽的救赎之战。

所以,关羽醉翁之意不在于麦城,而在于宜都。

关羽慌不择路走麦城?不,是精心策划的路线,不是为逃生|三国22 - 16

结语

如果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是刘备的崛起之战,那么,襄阳之战就是蜀国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不过,与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参战各方的最高统帅均全程参与决策不同,在襄阳之战中,蜀汉一方的决策者只有前将军关羽,而曹魏方、东吴方的决策者均为最高统帅。也就是说,襄樊之战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关羽的战术无懈可击。由于关羽未雨绸缪,准备充分,使荆州水军对曹军具有压倒性优势,而且关羽在汉津渡口设置了补给基地,所以,即使攻不下襄阳、樊城两城,关羽的荆州军也能全身而退。

但是,克敌在勇,全胜在谋。影响一场大规模战役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而关羽此役除了在军事上取得“威震华夏”的战绩外,在政治(内部人员管理)、经济(后勤供应)、外交(与东吴关系恶化)等方面无一建树。所以,失败在意料之中。

赤胆忠心誓报刘,越江讨贼死方休。关羽发动襄阳之战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决定,而是十年磨一剑的杰作,目的是为了达成《隆中对》中的战略规划,为蜀汉一统天下奠定基础。关羽深知这是一场只能胜,不许败之战,因此,在夺回南郡无望的情况下,关羽决定退守麦城,尽全力夺回宜都郡。可惜被孙权等人识破,最终遗恨章乡。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