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1日 24.4°C-27.9°C
澳元 : 人民币=4.6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我,陪诊师,月入过万

2021-12-23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有多少人曾经历过看病难的痛,对于上班族而言,去一趟医院意味着丢失一天的工资和一整月的全勤奖,而对于上班族的父母而言,自助挂号、网上预约、就医流程都是他们所不熟悉的陌生领域。

如果孩子在自己身边还好,若是在外地打拼,父母如何就医是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不得不考虑的头等大事。

前段时间,2万网友参与了名为“空巢父母看病”的网络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父母生病时,有7成是自己去医院;2成不去医院,在家“硬抗”;仅有1成会在子女的陪伴下前去看病。

我,陪诊师,月入过万 - 1

曾有一名北漂打工人说过:“什么都不怕,就怕爸妈半夜打来的电话。”对于这一批独生子女来讲,这种体验会格外明显。

没有兄弟姐妹分担养老压力,一个人要赡养2位老人,有时候打钱并没有什么太大意义,对于每一个脆弱的老年病患来讲,最需要的是陪伴。

01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的电话都是:“我很好”

在父母看病难的话题下,网友们纷纷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那些艰难的时刻,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感同身受。

我妈爬楼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腰闪了,瘫坐在地上动弹不得,只能忍痛给我爸打电话,我爸回来以后也抱不动她,只能撑着她在楼梯上坐了很久,没那么疼了,才搀扶着上楼,就算是这么严重的腰伤,我妈最后也没看医生,因为她怕在医院跑上跑下,腰吃不消。

昨天下午爸爸车祸了,远在他乡的我没有直达,各种票买不到,爸爸在抢救而我却不能立马回到他身边,熬了一夜一分一秒都煎熬……昨晚就各种转车转机为了早那么一会儿,但现在我却依旧在路上……父母在不远游这话的意思我体会到了,这种无力感让我泪奔一路。

我爸妈每次有病都只会去村里那种小诊所拿点药啥的,有点病痛都是撑着。上次老爸摔倒了要动手术,然后老妈就打电话叫我回来,说两个人没去过大医院不会挂号怕丢脸。

有时候家里老人只有一方生病还好,若是父母身体都比较虚弱,对于孩子而言真的的很大的挑战。

在医院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很多老人像孩子一样站在机器前面露难色,他们不懂用机器挂号,也不会缴费,本身就带着病,提着一大堆东西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老两口相互搀扶着,站一会,坐一会。

我,陪诊师,月入过万 - 2

很多陪家里老人看过病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当着医生的面,他们连自己的病症都描述不清楚,遇上态度好一些的医生还好,若是遇上态度冷淡的,很多老人直接吓得噤声,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我父亲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常年在国外定居,年轻时老两口耗尽家财将孩子送到加拿大求学,后来孩子在加拿大结婚生子,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家庭。

但是自己父亲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才50多岁的年纪就得了严重的心脏病,生活不能自理。

孩子夹在中间,两方为难,一边是生养自己的父母,另一边是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工作。最终,他还是决定留在加拿大,给自己父亲请护工照顾。

我们无法评判他的决定是对是错,但是这是每个年轻人面临的两难抉择。当家人生病时,我们是否真的有底气放弃工作和事业,回归家庭。

02隐瞒身份出入医院的职业却是刚需

职业陪诊是作为80后、90后独生子女父母的刚性需求。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年纪都大了,工作、孩子和老人之间难以平衡,都需要我们,但是我们确实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

很多人抗拒医院的原因是,觉得医院病患多,容易传染疾病,很多放射类的治疗对人身体都有损伤等等。

对于大部分癌症患者来说,照CT是家常便饭,但对于陪护的家人而言,早出晚归的作息大大消耗了他们的体力和精力。

但是陪诊师作为一个新兴职业,大众仍然存有疑虑和误解,甚至很多人直接说:“你们不就是黄牛吗。”

在陪诊师-刘珊珊看来,陪诊工作门槛不高,最重要的是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我,陪诊师,月入过万 - 3

如何在最快时间挂号、取号?抽血、CT在哪做?哪个科室的医生是专家?怎样与患者恰到好处地沟通?这些问题,在她脑海里都有着清晰的答案。

陪诊师露露说,自己曾接待过一个外地的患者,当时该患者得了恶性肿瘤,小城市医疗条件有限,无奈之下,只能来大城市求医,但是自己的孩子工作太忙,只匆匆在网上给老人挂了专家号。

这个孩子找到露露的时候,和她反复强调,千万不要把真实病情告诉老人,怕老人内心会觉得这个病浪费钱,想放弃治疗。老人当时还觉得孩子小题大做,一直坚持不肯来。

作为专业陪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他们通常会跟家里人“串好口供”,告诉老人就是个普通的例行检查。

我,陪诊师,月入过万 - 4

和陪诊的老人在一起久了,会发现这个职业不仅是帮他们看病,和他们说说话听他们唠唠嗑,这种陪伴对老人而言也很重要。

这种起早贪黑的工作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路程、排队、换药等等,有时候提前约好的检查,要早上5、6点就从家出发。虽然这个行业的需求量很高,但是工作的心酸还是使不少人打消了念头。

对于大部分有“就医痛点”的人而言,寻求陪诊员的帮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这个行业入门的门槛并不低,目前也没有标准的行业机制。

随着市场朝着公正、干净、透明的方向发展,陪诊将会成为更有价值更成熟的职业。

03老年人硬核相亲为了找伴儿,当仁不让

最近抖音上一批视频火了,主要内容是老年人相亲的画面,更有一些博主扒出各大卫视老年人相亲节目的画面进行剪辑。

我,陪诊师,月入过万 - 5

“你什么条件?离婚还是丧偶?在哪儿住?收入多少?有没有退休费?有没有医保?身体怎样……”比起年轻人的矜持和拐弯抹角,老年人的相亲往往更加单刀直入。

看对眼了可以聊聊,看不上的转身就走,对于硬核老年人来说,没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既然不喜欢,又何必浪费时间。

这一代人经历了上山下乡,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有的人下海经商、有的人下岗再就业……没有经历过自由恋爱就结了婚。后来,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对他们而言,爱情就像是奢侈品,这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家庭、子女。为了责任坚守半生,但埋藏内心的细腻情感,值得他们勇敢的为自己人生活一把。

我,陪诊师,月入过万 - 6

“我们有些话和苦闷,是没办法对子女说的……”

写在最后

李雪琴曾经在采访中,说到自己九十多岁的奶奶为了能与她多沟通努力学习微信,刷朋友圈,还在聊天时用上了她的表情包。

对于小辈来说,或许老年人已经追不上这个时代,但为了缩短代沟,与小辈们拉近距离,年迈的他们也克服重重难关,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有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奔跑的时候,稍微等等身后追赶的他们。

我,陪诊师,月入过万 - 7

多分出一些时间,给他们一些陪伴,毕竟生命有限,希望每个人都不要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旺仔,36氪经授权发布。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