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2日 20.0°C-23.5°C
澳元 : 人民币=4.79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每天午后发热案 |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1024期】

2022-01-0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午后发热案 |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1024期】 - 1

每天午后发热案 |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1024期】 - 2

今日练习

某男,23岁。

患者发热,迁延已有两月余,每天午后发热,体温39℃~40℃,恶寒,头痛,骨节疼痛。服止痛药可暂时汗出退热。

就诊时仍发热,测其体温37.8℃,自述纳差,但思冷食,便秘,两三日一行。小便正常。舌淡红润,少苔;脉浮,略数。肚脐左右有压痛、拒压。

服大柴胡汤后泄泻一次,脐周压痛消失。午后仍发热恶寒,头痛,心烦思冷,无汗。

处方:__汤。(留言区写下您的答案)

服药一剂后发热得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半夏泻心汤

注: 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一期:

上期原医案

李某,男,45岁。头痛15年余。时轻时重,时缓时急。轻缓时胀闷如裹,尚可工作;重急时剧烈难忍,伏案少动。日发二三次,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书不能读,笔难以舞。

作脑电图、脑CT检查,未见异常。服药针灸,总不得愈。

询知素日脘腹痞闷,恶心嗳逆。头痛剧时,脘胀呕恶尤为突出,纳谷不香,二便尚可,口干,口苦,食冷则脘胀不适。舌苔黄腻,脉象沉缓不足。诊腹心下痞,脐周无压痛。

脉症相参,此中虚而痰湿壅盛证也。

《素问·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盖脾胃居中州,主运化,司升降,虚则运化无力,生痰成饮,升降失职,则清浊无序,故有头痛及上热下寒诸症之发生。

治宜补脾胃、化痰饮,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考半夏白术天麻汤有二:一为程钟龄制(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蔓荆子),一为李东垣创(半夏、天麻、白术、黄柏、干姜、苍术、神曲、陈皮、麦芽、党参、泽泻、黄芪、茯苓)。

余于体虚脉弱、寒热夹杂者用东垣方;虚弱不甚。寒热不显者用钟龄方。

本案心下痞满,上热下寒,此二方显然不若半夏泻心汤为妥。半夏泻心汤,可健脾胃、化痰饮、调寒热、启痞结。虽不言治头痛,然中气健运,升降有序,头痛岂能独存?

处方:

半夏15g,黄芩6g,黄连4.5g,干姜6g,党参10g,炙草6g,藿香10g,生姜6片,红枣6枚。三剂。并嘱节晚餐。少肥甘。

二诊:头胀痛明显减轻,胃纳增加,脘胀呕恶止,脉舌同前,守方续服三剂。

三诊:头痛止,诸症悉减,苔仍腻,嘱守方续服,苔净药停。

按语

黄元御:但满而不痛者,此里阴上逆,而为痞也,柴胡汤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参、甘、姜、枣,温补中脘之虚寒,黄芩、黄连,清泻上焦之郁热,半夏降浊阴而消痞满也。方以半夏名,因原有呕证,下后气愈逆而呕愈增也。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版权申明:

1.文源: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尊重知识与劳动。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3、责任编辑:有道君,微信:ycyd-duzhong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