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弃养父母20年,母亲病危后捎回一句话:清官难断家务事
2019年,在江苏常州,一个白发苍苍,依靠输氧管维持生命的老人正躺在病床上眼泛泪光,她仿佛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着镜头说:“儿啊,你回来看我一眼吧!妈妈想你啊!”
这个老人名叫郭巧娣,她口中的儿子王永强二十年里从来没有回家看望过她,如今郭巧娣重病在床,她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盼望着能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时光里再见儿子一次。
通过江苏电视台,郭巧娣的这番“爱的呼唤”立刻传遍了全国各地,无数热心网友自发为郭巧娣扩散消息,希望郭巧娣能够完成自己最后的心愿。
起初,人们还以为王永强之所以会和母亲断了联系,是因为他在国外过得不好,或者是遭遇了意外,已经离开人世。
随着消息的逐步曝光,王永强的身份也逐渐浮出水面。他是北大博士后,出国后便凭借优越的学历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如今已定居美国二十年。
面对母亲的苦苦寻找,王永强的表现却十分冷漠,当他通过网络了解到很多网友都希望自己能够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时,只回复了七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
这句话一出,顿时激起了千层浪,舆论哗然,王永强顿时从北大才子变成了不顾血肉亲情的冷血动物,正当他被推到风口浪尖处的时候,他的哥哥却站出来表示:这不怪他。
一个出生北大的天之骄子为什么会成为不管父母的“白眼狼”?这宗寻人启事的背后又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隐情?
“寒门”里飞出的“金凤凰”
1969年,王永强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个农民家庭,和天生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大哥不同,王永强从小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
在王永强的印象中,“钱”这座大山从自己有记忆开始就一直压在自己身上,使他喘不过气来。
由于家境贫寒、哥哥患病,王永强几乎没怎么享受过父母的疼爱,即使他拼了命地学习,也得不到父母赞赏的眼光。
和别的父母不同,王永强的父母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他们从小给王永强灌输的思想就是“书有什么好读的,再过几年你长大之后就出去挣钱吧。”
在父母眼里,身体健康的王永强就是他们下半辈子唯一的希望,王永强不仅应该早早辍学出去打工,还应该把所有挣到的钱交给他们,以报答养育之恩。
小小的王永强明白,读书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方法,他必须加倍努力学习,才能离开这个苦地方。
看着一门心思想要读书的儿子,王永强的父母越发不满,自己的儿子是不是读书读傻了,放着赚钱的工作不去做,非要浪费时间在虚无缥缈的事情上。
没有文化的王永强父母哪里知道什么叫放长线钓大鱼,他们看着别人家儿子往家里寄的钱,眼红得不行,呵斥王永强赶紧从学校辍学,出去打工挣钱。
彼时王永强刚刚考上县里的高中,满心欢喜的他还没来得及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什么?你还要继续读书?”得知消息的父母大声质问王永强。“你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挣钱!”
听到父母严苛的话语,王永强心如死灰,他知道想要父母出资供自己读高中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不用你们出钱也能读上书!”扔下这句话,王永强转身离开了家。
父母不愿意出钱,王永强只好一边做着各种兼职,一边攒着学费。为了继续读书,小小年纪的王永强体验到了复杂的人间疾苦。
王永强说到做到,在三年的高中生涯中,他从来没有向父母伸手要钱。没钱买铅笔,他就捡同学不要的铅笔头来用,没钱买辅导书,他就鼓起勇气蹭同学得来看。
学校里的老师都很喜欢努力上进、学习成绩好的王永强,为了让王永强继续读书,学校还特意为他减免了学杂费。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一封改变王永强贫苦命运的苏州大学录取通知书终于递到了他的眼前。
拿到通知书后,王永强十分兴奋,对于他来说,这封通知书的意义太过复杂,这意味着他终于能够摆脱自己的家庭,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村里能够出现一个大学生可是十分不得了的事情,霎时间王永强风光无限,人人都说他是山窝窝里飞出去的那只“金凤凰”。
父母的无理要求如影随形
考上大学后,王永强的父母并没有因为他身上“大学生”的光环就对他刮目相看,在父母眼中,王永强依旧是一个不知道挣钱养家的“不孝子”。
上了大学之后,王永强的父母依旧没有给他提供一分一厘的学费,王永强只能和高中时一样,在学习间隙抽空兼职,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而王永强的父母不仅不想给钱,还想从儿子手里扣钱出来花,学校每个月发给王永强的四块钱补助金,最后都落到了他父母的腰包里。
每个月四块钱的固定“收入”让王永强的父母暂时忘记了儿子的“不孝”行为,在他们眼里,儿子干什么都没关系,只要每个月按时给家里汇钱就行了。
面对父母的种种无理要求,年仅18岁的王永强不知道应该向谁诉说心里的苦楚,他只能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咽,将心中郁结的苦闷发泄在学习中。
在大学里,王永强一刻也没有松懈学习,在完成四年本科学业后,他顺利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
对于在学海浮沉的无数大学学子来说,考研上岸是莫大的光荣,但对于王永强来说,这不过是他人生中的另一个劫难。
在得知儿子竟然还要读书后,王永强的父母更是怒不可遏。
此时王永强已经22岁,村里和他同龄的孩子早已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好几年,寄回家里的钱已经有厚厚一摞了。而王永强却读起书来没个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报”父母。
和以往每一次王永强升学的时候一样,他的父母言辞激烈地反对他继续读书,大有如果他继续读书自己就和他断绝关系的意思。
然而王永强早已不是会任凭父母处置的年纪,他不理会父母的反对,一门心思地继续读书。
王永强没有告诉父母的是,自己读上研究生后每个月有72元的补助,在当时,72元已经能抵得上平常人一个月的工资。
他依旧每个月给父母汇去四元钱,以此安抚父母随时会失控的情绪。
虽然王永强的父母没有为儿子读大学出过一份钱,但在城里读书的王永强却常常成为父母炫耀的资本。
家里的亲戚在王永强父母的口中得知王永强现在很厉害,纷纷提出无理要求,比如要求王永强给他们找工作,或者让王永强把他们也接到城里去。
大字不识的王永强父母并不知道儿子根本没有能力办成这些,面对亲戚,他们夸下海口,称一定让儿子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等这些要求真的落实到王永强头上时,他才感觉到什么叫焦头烂额,好不容易给父母解释清楚他压根儿做不到这些,另一个危机又接踵而至。
王永强的父母不知从哪里收到风声,说是研究生的每月补助要比本科生高出不少,看着自己手里依旧是四块钱的汇款单,夫妻俩气不打一处来。
“你为什么不把钱全部寄回家?”在苏州大学门口,从老家匆匆赶过来的王永强父母当着好几个学生的面,当众质问王永强。
周围不明真相的学生们还以为王永强是不懂得孝敬父母的“白眼狼”,当着面便对他议论纷纷,父母到学校找他的这件事也很快传开。
这件事直接让当时尚在苏州大学读研究生的王永强经历了一次“社会性死亡”,从这一刻起他才知道,要摆脱父母,自己还要往更远的地方走。
被金钱消磨的亲情
研究生毕业后,王永强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博士,离开苏州的那一天,他神清气爽,只觉得自己重新获得了新生。
天高皇帝远,身处北京的王永强暂时摆脱了原生家庭带给他的压力,在北大校园,他还邂逅了自己的妻子。
妻子是北大教授的女儿,两人因学术结缘,在日复一日的讨论交流中渐生情愫,两人很快就从甜蜜的校园情侣走到谈婚论嫁的地步。
彼时的王永强和家里关系已经缓和不少,开始筹备婚礼的他马上把自己将要结婚的消息告诉了父母,期望自己的婚姻能够得到父母的祝福。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父母得知自己娶了北大教授女儿,将要在北京安家落户后,竟然以没钱来北京参加婚礼为由,索要巨额路费。
还未正式参加工作的王永强拿不出这笔钱,他也不好意思向妻子开口讲明家里的情况。没收到钱的王永强父母说到做到,当真缺席了儿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
婚礼当天,女方亲戚来得七七八八,大家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观看结婚仪式,而王永强这边,却只有一个舅舅孤零零地出席。
公公婆婆不来参加婚礼的行为让王永强妻子的心里生出了一根刺,而王永强婚后不断给父母汇款一事更是让她不能忍受。
孝顺父母天经地义,王永强的妻子并不是不孝顺的人,她生气的是公公婆婆无节制地索取,丝毫不考虑夫妻二人有没有能力提供金钱。
妻子感觉王永强父母就像两只贪得无厌的吸血虫,再这么下去,自己的小家肯定会被“吸”空。
“我们去日本进修吧,你父母总不至于找到日本去吧。”妻子提议道,她虽然十分不喜欢公公婆婆,但还是对丈夫王永强有一定的感情。
王永强也认为不能再让父母这么下去了,思考片刻后他便同意了妻子的要求。
听到儿子要远渡日本,王永强父母第一反应就是让儿子把出国的钱拿给他们,或者把他们也一起带出国。
王永强出国的首要目的本身就是摆脱自己的父母,于是他赶忙拒绝了父母的要求,并且承诺父母自己在日本赚到的钱大部分都会寄回国,拿给他们盖房子用,父母这才心满意足。
就这样,王永强夫妻踏上了异国土地,然而国界并没有阻止王永强父母要钱的脚步。
他们开始更加频繁地打电话给王永强,电话内容总是三句话离不开钱,王永强父母还“提醒”王永强,不要忘记自己许下的,给他们盖房子的诺言。
在父母的狂轰滥炸下,王永强感觉自己简直快被逼疯了,长年累月的家庭压力让他再也撑不下去,思前想后他决定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1999年,王永强和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时年30岁的他收拾起行囊,独自一人坐上了去美国的飞机,从此便再也没有回家看望过家人......
20年后,即使母亲卧病在床,弥留之际提出想要见王永强一面,王永强也丝毫没有心软。
他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早已在无数次的“吸血鬼”行为之中被慢慢消耗,最后他做出的远走美国的举动,也实属被逼到绝境之处的无奈之举。
结语
当王永强身上的陈年往事被曝光后,原本一味抨击他的舆论突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很多网友表示,当自己处在他的位置时,未必能有他做得好。
中国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但当亲情和金钱捆绑在一起,成为禁锢一个人的枷锁时,这份亲情还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吗?
所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看官对事情的了解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个中的曲折,只有当事人自己能够体会。
只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学会如何和儿女沟通,所有的家庭都能幸福和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