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17.8°C-20.3°C
澳元 : 人民币=4.82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2022-03-23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1

悠长壮阔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信包容的基因。我们寻根溯源,唤醒共同的记忆与情感;我们触摸未来,用文明之钥开启美好生活之门。

在 " 活着的古城 " 触摸历史,用科技新突破讲述古老的故事,让文化遗产与城市文明共生,以文化之韵赋能青山绿水 …… 人类文明的瑰宝,在不断推陈出新中赓续发展,熠熠生辉。

在 " 活着的古城 " 触摸历史

寻迹古城,一砖一瓦总关情。

1 月 27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平遥古城,在这座 " 活着的古城 " 中触摸历史、寻访传统,传递出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考察调研中指出:"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2

游客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内参观(2 月 8 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10 多年前,平遥居民范东山曾经 " 逃离 " 古城。他家位于西湖景街 24 号,小院里的古建筑一度 " 破得不能看 "。2012 年,平遥县对古城内私有产权居住性质的传统民居出台了保护修缮补助办法,即财政补助工程费用总额的三分之二,产权人承担三分之一。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3

这是 2 月 8 日拍摄的平遥古城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2012 年这一政策刚公布,范东山就报了名,成为第一位享受到该政策补贴的居民。修缮花了约 26 万元,其中政府补贴 17 万元。2018 年,这处清代民居挂上了 " 历史建筑 " 的标识牌。

在平遥古城,密密麻麻分布着约 3800 处传统民居。项目实施以来,已修缮 1000 余间民居,补助资金 1200 余万元,900 余居民受益。2015 年,该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 " 优秀项目奖 "。

红窗、红门、红灯笼,修缮后的四合院亮丽喜庆。如今,55 岁的范东山喜欢坐在院里喝茶,而他 90 多岁的老母亲常坐在门口和邻居们聊天晒太阳。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4

平遥居民范东山在自家的四合院里清理积雪(1 月 25 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一座有古意的城市,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景致,还应有文脉的赓续。城市中的文物遗迹,是中华文明绵延的见证,也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 " 我从哪里来 " 的珍贵线索。

同样生活在古城,西安市民张培林仍记得 40 年前西安城墙的样子," 墙头是杂草,墙根堆垃圾,墙体千疮百孔、破败不堪。" 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的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然而在上个世纪,西安城墙曾经几度面临拆除的危险。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5

西安城墙永宁门(2020 年 3 月 4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近年来,通过不断修缮和探索 " 预防性保护 " 模式,西安城墙既保持了完整性,又建立起全区域监测体系。" 我们设置 8000 多个监测点位,能及时发现病害及发展趋势,并进行原因和险情评估,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消除或遏制病害的发展。" 西安城墙管委会主任杨进说。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6

游客在西安城墙游览(2020 年 3 月 4 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不仅是保护高大的城墙本体,护城河、环城公园的清理整治,城墙内外新旧建筑的高度和风貌一致,城墙周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都逐一实现。现在,漫步在西安城墙上,可以见到剪纸、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不时能听到婉转的胡琴声和高亢的秦腔。城墙内侧的顺城巷里,是充满时尚气息的咖啡馆和创意潮品店,历史文物与现代空间如此相融共生。

用科技新突破讲述古老的故事

历史文化遗产,饱经沧桑,遍布各地。是科技与创意,缩短了我们与其之间的时光,拉近了山水相隔的距离。

在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的一座展厅中,一尊佛首双目微闭,笑意盈盈,背后是用数字技术 3D 打印的模拟天龙山石窟第 8 窟局部。始凿于北朝东魏时期的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历经北齐、隋、唐等时期,留下了洞窟 25 个、造像 500 余尊。在 20 世纪上半叶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这里的 240 余尊造像被盗凿,多数成为国外博物馆和私人的收藏。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7

这是天龙山石窟第 8 窟外景(2021 年 2 月 11 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2014 年底,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共同合作实施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他们在 10 个国家的 30 多座博物馆,采集到 100 余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完成了 11 个主要洞窟的专业数字复原,实现了大部分流失海外造像的数字化复原。实体与数字相结合的展陈方式,让观众获得了更为完整的文化体验。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8

在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参观者在拍摄回归的天龙山石窟 " 第 8 窟北壁主尊佛首 "(2021 年 7 月 24 日摄)。新华社记者 柴婷 摄

" 我凝望着它们,仿佛见到了久别的亲人。" 在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工作了 25 年的原馆长于灏说。

科技为文物保护与修复注入新能量。秦始皇的地下兵团——兵马俑,本是通体彩绘的,但两千多年的埋藏和出土时的环境变化,让它们华彩尽失。

为留住兵马俑的 " 真彩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德国合作开展秦俑彩绘颜料分析保护合作研究,现已基本解决了这个难题。对于那些色彩最为丰富的兵马俑,则与周围的土块一起被移送至现场的实验室,进行更为科学精细的处理。" 新的色彩保护技术至少能将文物出土时的颜色保存 10 年以上。"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部主任夏寅说。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9

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办的 " 真彩秦俑 " 展览现场(2014 年 11 月 21 日摄)。新华社发(张天柱 摄)

文创绽放出无数奇思妙想,让高冷的文物变得时尚有温度。" 失传的宝物 " 系列考古盲盒、" 妇好鸮尊 " 宝物巧克力、以 " 青玉人首蛇身饰 " 为原型的玉佩棒棒糖 …… 近年来,河南博物院的一系列文创产品个个是爆款,风靡全网,博得众多年轻人的喜爱。这里推出的 "AR 弹幕 " 服务,让游客在博物院观赏文物的同时,用手机扫描文物打卡,并发送 " 弹幕 " 留下感想,实现了与其他打卡游客隔空交流。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10

拼版照片:右图为 2020 年 9 月 24 日,参观者在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内拍摄展品 " 妇好鸮尊 "(新华社记者李安摄);左上图为 2020 年 9 月 24 日拍摄的河南博物院推出的 " 妇好鸮尊 " 冰淇淋(新华社记者李安摄);左下图为 2020 年 9 月 24 日拍摄的河南博物院推出的 " 妇好鸮尊 " 图样咖啡(新华社记者李文哲摄)。新华社发

文化遗产与城市文明共生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历史遗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这些文化遗产穿越时光,成为过去与今天的桥梁,为城市文明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色。

在成都天府广场和天府立交,都可以看到太阳神鸟的形象——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围绕着太阳翱翔的,是四只展翅的神鸟。金沙太阳神鸟金饰,珍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对于成都人有特殊的意义。太阳神鸟生长于成都、深埋于成都、发掘于成都,已经印刻进这座城市的记忆里。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11

参加交流活动的香港青年(后排)在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有 " 太阳神鸟 " 图案的房顶前与志愿者(前排)合影留念(2019 年 8 月 25 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2005 年 8 月,太阳神鸟金饰从两千多件文物中脱颖而出,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10 月,它搭载 " 神六 " 飞船遨游太空。2021 年 8 月 31 日,成都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发布活动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首次亮相的大运会火炬 " 蓉火 ",将太阳神鸟图案置于火炬顶部,迎来世界关注的目光。

位于中国西南一隅的云南丽江古城,被朋友们称为 " 阿六叔 " 的李君兴,也在多年的坚守中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建于 1875 年的古宅 " 恒裕公 ",是阿六叔一家四代人的家。尽管多次有外地商人登门求购,这座古宅却从未易手,阿六叔还把它打造成恒裕公民居博物馆免费开放。2016 年,阿六叔的坚守得到了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的支持,来自政府的拨款资助和保护修缮让这座百年古宅获得了新生与希望。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12

这是 2021 年 8 月 19 日拍摄的丽江古城内一条油纸伞装饰的巷子。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如今在这座古城里,带有丽江元素的文化院落越来越多,曾经因过度商业化而受到诟病的丽江古城提升了文化内涵。" 我们要用文化厚度稀释商业浓度。"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张育根说。

85 岁的薛生金,是国家级非遗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掌间推磨、纹样勾勒、反复推光,在他手下,一件件漆器流光溢彩。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古老技艺世代相传,不仅生动讲述过去的故事,也一丝一缕影响着当下和未来。薛生金的孙女薛梦瑶在高校教美术,她正尝试将漆艺与现代艺术、环境艺术相结合,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平遥,除了常见的漆器家具、挂屏,还有融入现代元素的女士手提包、酒盒、面膜盒。" 其实每代人都在变,都在适应时代发展。" 薛梦瑶说," 只有真正走进人们生活,非遗才能走得更远。"

以文化之韵赋能青山绿水

从发现、修复,到展陈、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面目逐渐清晰,它如同一块 " 拼图 ",不是生硬地 " 嵌入 " 社会生活版图之中,而是不断参与地方发展、融入百姓生活。全新的命题与古老的文物正在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有 200 多年历史的凤堰古梯田,是目前秦巴山区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陕西省尝试将文物保护、提升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和展示地方民俗相结合,建设了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13

这是陕西省汉阴县漩涡镇凤堰古梯田里的油菜花(2020 年 3 月 18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如今,梯田层叠而上,古民居、古院落分布其间。村民们平日采桑种稻,旅游旺季,他们放下农具,或在自家办起农家乐,或成为民俗展演项目演员。以自然风光当 " 展厅 ",梯田民居为 " 展品 ",当地群众在青山秀水之间实现了脱贫致富。

同在田间劳作,种粮大户梁仁明更带着一份自豪感。距离他脚下这片农田不远,就是良渚古城遗址。梁仁明家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长命村,从 2015 年起,他承包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 800 多亩农田,按照园方安排,去年晚稻收获后,他又播种了油菜。

"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而在五千年前,良渚文明能够一度辉煌,离不开发达的稻作农业作为经济支撑,在古城中的池中寺遗址,约 20 万公斤的炭化稻谷就是重要见证。而发达的史前稻作农业,也是良渚古城 2019 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因素。

" 在良渚古城种水稻,我确实有一种自豪感,这里的耕作象征着文化传承。" 梁仁明说。

在河南省郑州市," 地下气象万千,地上绿树葱茏 " 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正逐渐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优选。2017 年至今,郑州市全面开展生态保遗工程,推进古遗址保护利用与城市发展共荣共生。" 生态保遗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将文物保护和市民生活结合起来,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于民、服务于民。"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说。

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 14

这是苑陵故城遗址公园南大门(2020 年 7 月 24 日摄)。新华社发(苑陵故城遗址公园供图)

苑陵故城遗址公园,是生态保遗工程实施后第一个落成的项目。历经两千多年风雨,秦汉时期苑陵故城古城墙仍存当年恢宏雄姿,每到周末,前来公园的游客络绎不绝。

……

珍爱,是因为你我所共同拥有;守护,是因为历史时光的重托。保护传承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国宝,赓续文脉,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成为增进全民族历史自信与历史认知的重要源泉,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让文物 " 活 " 起来!

文字记者:孙波、刘书云、杨一苗、王菲菲、王学涛、任卓如、袁月明、冯源、童芳、陈冬书

视频记者:袁月明、陈昌奇、梁爱平、王学涛、原勋

海报设计:孙瑶

新媒体编辑:胡碧霞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