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0日 10.9°C-16.8°C
澳元 : 人民币=4.84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厚黑心理学:你容易被人欺负的根本原因在于,太守“规矩”了

2022-07-10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现实生活中,那些品行良好、内心单纯的人很容易被欺负。有时候你会觉得特别憋屈,做个好人难道错了吗?

其实做个好人没有错,但人依附于社会整体生存就一定不能想当然,要保持善良,也一定要研究人性丑恶,否则就会成为被他人欺负的对象。

人是一种丑陋的东西,欺负他人能够让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我比你优越”的感受,这种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个体觉得安慰,所以一旦条件许可,大部分人都会有想要欺负一下别人的罪恶念头。

厚黑心理学:你容易被人欺负的根本原因在于,太守“规矩”了 - 1

因此行走江湖,我们心中要有规则,但千万别过分恪守规则。

一、该拒绝拒绝,别不好意思

在任何领域或行业都有前辈欺压后辈的现象,很多后辈之所以会被欺负,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敢拒绝,总以为拒绝前辈不礼貌,害怕得罪前辈,害怕自己的前程因此而受阻。

这真的是多虑了你的未来如何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所谓前辈。如果前辈要求你做不合理的事情,请大胆拒绝。

一味忍让退步,并无益于关系的维持,只会让别人变本加厉的欺压你,因为你一开始的不拒绝就等于在告诉别人,你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人,可以无原则压榨。

厚黑心理学:你容易被人欺负的根本原因在于,太守“规矩”了 - 2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说:“我的不幸,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然而事实是只有你坚持自己,该拒绝时拒绝,别人才会尊重你。

人类心理就是如此微妙,虽然老祖宗宣扬礼让谦恭,但在实践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强盗逻辑更容易获得优良的生存优势。

你要明白人和人之间的确会因为经历、学识而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平等的,谁都不比谁高贵,谁也不比谁低贱,你没有必要一定要顺从谁。

二、不用那么懂“低调”

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要保持低调谦虚,即便自己真的很强,也要学会收敛锋芒。

厚黑心理学:你容易被人欺负的根本原因在于,太守“规矩”了 - 3

但社会竞争却是另外一番模样,你做了一件事情给团队带来了收益,可你低调谦虚不肯邀功,最终的结果不是得到别人赞赏说“那个人低调还有才华”,而是功劳被别人抢走。竞争社会残酷而丑恶。

所以你的不必如此谦逊低调,是自己的功劳就诚诚恳恳的要求获得酬劳,不居功自傲,但也绝不要做大怨种。如若傻傻的相信“是金子早晚会发光”这种鬼话,那你就等着家徒四壁吧。

当然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肯定是有用的,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依旧生生不息,但我们在学习借鉴的时候,要学会融会贯通、随机应变。

厚黑心理学:你容易被人欺负的根本原因在于,太守“规矩”了 - 4

大部分过不好的人不是不懂道理,而是听过很多道理,但并不会真正的应运这些道理。

三、做个“坏人”

长久以来道德规矩都要求我们要做个积极乐观、助人为乐的好人,可现实是“好人”往往生活最累。

一个坏人只要做一件好事,大家就会纷纷评价他很有人性,而一个好人只要做一件坏事,即便再微不足道,也会被批评说人品太差,继而抹杀掉他以往的一切功绩。

一个人一旦被贴上“好人”的标签,而他自己又格外在乎的话,那么他的人生就已经不他自己的了。

厚黑心理学:你容易被人欺负的根本原因在于,太守“规矩”了 - 5

为了贴近“好人”的人设,他的所有行为都会在潜意识里向这个方向靠拢,哪怕他会因此而生活的痛苦。

所以必要的时候做个坏人,别那么恪守规矩,如果你的行为没有侵犯他人的权益,那么别人的评价对你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写到:“你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别人因为你没有满足她的期待就埋怨愤恨,那是她的人生课题,不是你的,你不需要为此负责。

厚黑心理学:你容易被人欺负的根本原因在于,太守“规矩”了 - 6

你只管昂首挺胸做好自己的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在责任和是非面前保持绝对的理智和清醒,划清责任界限。

道德修养是一回事,社会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我们要当然应该修身养性不断的完善自己,希望所有事情都在规则内有序进行,但也要明白社会险恶并掌握保全自身的方法,不要成为一个容易被欺负的老好人。

你的人生应该由你掌握,不要轻易给别人侵犯你人生主权的机会。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