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31日 14.5°C-17.4°C
澳元 : 人民币=4.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梦见一个人,代表着他正在想你?心理学解析:梦境与潜意识

2022-03-23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一个人白天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件事情的时候,晚上就很有可能会看见这件事。每个人都会做梦,梦的内容也是千奇百怪,各不相同的。

而梦境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梦境能够与现实重叠,有时梦里的你会回到过去,有时候梦里的你会去到未来。

甚至有些人认为梦境能够对于未来进行预判,而有时在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你会觉得曾经梦见过。

正因为关于梦境各种各样的说法,才使得民间有了专门研究人们的梦境的流派,自古以来,流传在我国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周公解梦”。

梦见一个人,代表着他正在想你?心理学解析:梦境与潜意识 - 1

到现在,有些人也会在做了自己无法理解的梦之后,上网查一查周公解梦。

有人认为,梦境是个体记忆的残留,是现实中被忽略的情感延续,是个体主观意识的客观呈现。

还有的人认为,梦境是人类无法言说的欲望,是个体的所思所想,这也正应了那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么,关于梦境的各种解释,有没有具体的科学依据呢?

第一、梦境是潜意识的重组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创建的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梦境是个体潜意识的延伸,个体通过做梦的形式将个体脑海更深层次的潜意识表现出来。

梦见一个人,代表着他正在想你?心理学解析:梦境与潜意识 - 2

这就用科学的理论解释什么事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换句话讲,梦境并没有预警未来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梦境是对于过去的展示。因为人类的大脑结构复杂,人类的意识也被分为了表层意识和潜意识,个体在生活中的交流、记忆、判断等活动,都由表层意识完成。

潜意识会在表层意识上工作的时候,记下当时所处的环境、任务、说话语气、氛围等等,有时你以为你已经忘了,但实际上在你的潜意识中,还保留着相关的记忆,这也正是催眠能够达到效果的原因之一。

例如,在公司你对一位新来的同事很感兴趣,你的表层意识记住了对方的容貌、声音,这时候,你的潜意识就会搜集对方的说话节奏、在你身边经过的次数以及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

梦见一个人,代表着他正在想你?心理学解析:梦境与潜意识 - 3

而最为关键的是,当潜意识在工作的时候,表皮意识是无法感受到的。所以,个体根本不知道在自己的大脑深处,记下了多少有关新同事的信息。当个体进入睡眠状态的时候,这些记忆才有可能会浮现在梦境之中。

据科学家研究表明,个体大脑中潜意识站大脑总储存量的95%,且潜意识会隐藏于记忆深处,个体很难主动使用自己的潜意识。

梦见一个人,代表着他正在想你?心理学解析:梦境与潜意识 - 4

如果将人类的大脑比做事电脑,那么,表层意识就像是放在桌面上的文件,而现意识就像是那些隐藏文件,需要经过一番工作才能够找到。不点开这些隐藏文件,电脑就无法处理这些信息。

所以,即使潜意识的占比更多,却无法受到大脑的直接控制,而潜意识中的信息也很难能够到达表层,个体也就无从得知应该如何启用这些隐藏文件了。

根据上述观点来看,梦境的本质就是潜意识的无序流露。

第二、脑电波与不同观点

梦见一个人,代表着他正在想你?心理学解析:梦境与潜意识 - 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大脑中存在着数亿的神经元,当大脑在工作的时候,就会调动这些神经元,并且形成一个生物磁场,这个生物磁场与个体的意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著名遗传学家约翰·麦克费登指出,人类大脑中存在的意识就是一种磁场,而磁场内部的流动就是人们日常的思想活动。

换句话讲,人类的表层意识会影响思想活动,并且有可能会使大脑内形成磁场。

通过梦境来窥探人们的潜意识,如果有幸抓取到一些信息,再经过大脑的一番处理,确实存在着能够规避未来风险的可能,实现预警未来的作用。

梦见一个人,代表着他正在想你?心理学解析:梦境与潜意识 - 6

虽然这样的做法无法对未来进行准确的预判,但是,知过去便可推未来。

未来的走向是根据个体此时此刻的行为和选择发展的,整理自己过去忽略的细节,是能够对未来进行一定预判的。

因此,在我们做梦之后,最应该做的是抓取信息,而不是去网上看周公解梦。

要知道,脱离生活环境和意识形态的解梦,对于个体的生活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要相信科学,摒弃封建玄学。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